上官婉儿墓志引发的身份之谜:昭容还是婕妤
大唐奇女子的墓志志盖上阴刻篆书,志石则阴刻楷书,但令人的是,志盖和志石上对这位诗人、女政治家的称呼却大相径庭,志盖上称其为“大唐故昭容”,但志石上其墓志铭的开头则称其为“大唐故婕妤”,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志盖与志石上的称呼截然不同呢?她究竟是大唐的“故昭容”还是“故婕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陕西省研究院副研究员、的考古领队李明说“志盖与志石上称呼不一的情况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墓志出土时我们对这个情况也很惊讶。”李明介绍,唐代的昭容是正二品,婕妤是正三品,官职之间相差两个级别,志盖上的官职比志石上的官职级别要高。
参照史书记载,专家们认为上官婉儿去世时身份应该是正三品的婕妤,但当朝给了她至高的哀荣,追封她为正二品的昭容。李明说“通常情况下墓志撰写于追封发生之后,就应该以追封官职‘昭容’作为称呼,以此判断墓志铭开头写婕妤并不符合惯例,墓志全文都用‘昭容’称呼她,只有首题用‘婕妤’,这非常奇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难道是志石上的称呼刻错了吗?李明说“是出于笔误还是其他深层次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称呼她为‘昭容’是应该的。”,无论是“故昭容”还是“故婕妤”哪一个称呼都没有错,只是这种表象的原因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史书记载上官婉儿生前曾有过一次上书请求将自己从昭容的品阶上自降为婕妤的经历,但李明说“但墓志铭显示,她不止一次自降身份,而是两次上书自降为婕妤。”
上官婉儿为什么要两度自降身份呢?史书上对上官婉儿第一次自降身份的记载称其是为给母亲服丧而自降身份。李明说“墓志上对第一次自降身份的记载与史书一致,唐代的官员有为至亲服丧的传统,一般服丧期为3年,这期间官员将不在朝廷任职,而是专心回家守丧,服丧年限到达后,朝廷再将官员重新任职。”而上官婉儿的这一次自降就与唐代的这个规矩有关,因为当时她身处要职,无法离岗为母服丧,所以上表朝廷自请降职,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她对母亲的孝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研究墓志铭时,考古专家们发现墓志上还记载了上官婉儿在时期又一次因为进谏而自请降职的经历,但这次自降经历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李明说“我们推测墓志铭上对这一次为进谏而自请降职的经历可能是当时书写墓志铭的人对上官婉儿的溢美之举。”因为一直找不到史料佐证这一次自请降职的经历,墓志铭上对这一段的表述究竟是填补了史书的空白,还是当初的溢美之举,还需要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时间会还历史本来的样貌。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