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和他的七千白袍军:孝文帝改革

传统文化 2022-07-10 14:08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演义成书是在元末明初,作为小说,典型的眼球经济,老百姓喜欢什么说什么,然后通过说书唱戏的形式流传下来,人气王,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就是长坂坡,单人匹马在军营中,杀了个来回,不仅没死,还救出了阿斗。史书里,这段并没有这么精彩,不过,在时期,有一个类似的人物,白衣白袍,带着七千子弟兵,护送北魏王族,一路打到洛阳,第一战歼敌7万、第二战2万、第三战又是3万,第四战号称30万大军,一百四十天攻下三十二座城池,前后作战四十七次,这个人叫,传说中的白袍将军。

网络配图

  陈庆之,字子云,江苏宜兴人,关于小陈的家族,史书里没什么记载,不过后来分封的时候,说过“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也就是出生寒族。从曹魏开始的,到了南朝,官场基本上被豪门垄断,事实上关于陈庆之,最早出现在梁武帝身边,作为棋童,陪老大下棋而已。

  梁武帝,兰陵家族成员,顶级豪门,齐国还是他的表亲,年轻的时候就是竟陵八友,这是一个唯才是举的黑暗组织,成年后,作为谋士参加过,的行动。

  此后,因为战功,职位节节高,终于在萧鸾死后,顺利夺取帝位,成为南朝新的主宰,国号也从齐国,改成了梁国,江湖人称梁武帝,这样的人,算得上文韬武略,他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就是下围棋,这项智力型的活动,可以将兵者诡道的思想,运用其中,变化无穷。

  成为名将有三个必备条件:理论、实战和控制自身,第三个是最难的,当代明月又从中分出坚忍、理智、判断、坚强,其实这些都是对自身的修炼,所说的三毒:贪嗔痴,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从而失去冷静的判断,而名将要学的,就是控制这些情绪。

  围棋最早称为对弈,被认为是战场厮杀的模拟,萧衍喜欢这项运动到什么程度呢,废寝忘食,一下就是好几天(宅男的最高境界),梁武帝是下的爽了,但是围棋是两个人的运动,其他人都受不了,除了陈庆之。

  “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引自《梁书》从陈庆之的人生轨迹上看,家里穷,到萧衍家当棋童,等萧衍当上皇帝,就让陈庆之带兵,出去锻炼锻炼,没想到,就这样成了一位不世出的名将,或许,小陈真的从围棋那,将名将的五堂课都学满了,最后实战,积累经验就行。战场上,有一种人,不需要冲锋陷阵,就像似的,坐在轮椅上,摇摇扇子就行,但是这样的人,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手底下有兵,得有原始资本,才能随你怎么玩,如果陈庆之去考武状元,第一项测试就过不了,因为史书上记载,小陈身体极差,什么骑马射箭一样都玩不转。

网络配图

  陪着梁武帝下了二十多年的围棋,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获得了一次带兵打仗的差事,好机会,不能错过。

  陈庆之出生是在公元484年,到525年,已经41岁了,中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而他这次的任务是,接收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拓跋家族皇室成员,为什么从拓跋改呢,这需要说起。

  孝文帝原名,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家族属于鲜卑的贵族,鲜卑原先也是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约公元前2世纪,被的匈奴打败,然后成为奴隶,跟随匈奴和大打仗,经过时,对匈奴的大作战,匈奴逐渐势弱,到了,逐渐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中原,北匈奴进入西伯利亚,在史料上消失。

  趁着这段时间,鲜卑在大草原上崛起,的时候,受司马越的邀请,参加对司马颖的战争。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在内蒙古召集鲜卑各部落,成为大酋长,后来大臣卫瓘离间拓跋和乌桓间的矛盾,大酋长立微死后,拓跋家族分裂成三部,直到拓跋猗卢(读 yi lu)重新统一三部,晋朝封为代王,公元338年,在后赵做了十年人质的继位,建立代国。

  公元376年,强大起来的前秦,在的领导下,攻灭代国,当时才刚出生,幸免于难,此后辗转独孤、贺兰等部落,长大后依靠母亲贺兰部的支持,再次成为部落首领,苻坚大败,前秦没落,拓跋珪开始崛起,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最大的战绩是消灭建立的后燕,再传到第三代拓跋焘(读 dao),拓跋焘可以算,中,打仗最出色的一位,二十年戎马生涯,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西域国家,位置大概在新疆若羌附近),逐吐谷浑。

  继苻坚之后,拓跋焘再次统一北方,此后北魏的都城一直在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直到孝文帝时期。,很多北方士族跟随大部队进入江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族,他们占山为王,依靠地形,和胡人对抗,聚集没有进入南方的流民,他们当中有些成为流帅,被东晋收编,还有一些为了家族的利益,和胡人合作。比如北魏时期大臣崔浩,跟随拓跋珪进入朝廷,拓跋焘时期依然健在,他们一方面出谋划策,帮助拓跋家族,另一方面慢慢推动着汉化的进程。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响应本土贵族,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第二个原因是,曾经威胁最大的柔然,开始势弱,走下坡路了。

网络配图

  关于柔然的起源,说法就多了,有些人认为是匈奴的分支,也有些人认为,他们是阿哇尔人,公元八世纪,在巴伐利亚东部,建立的阿瓦尔汉国,就是这些柔然人从亚洲迁徙至欧洲后,建立的国家。

  根据北魏史书记载,在柔然还没有建国之前,他们曾经是鲜卑族的奴隶,公元3世纪中叶,木骨闾是蒙古巴拉巴拉族(名字太拗口,不记得了)的王子,在拓跋立微时期,被鲜卑俘虏成为奴隶,后来升级,做了骑士。

  拓跋猗卢统一拓跋三部的时候,木骨闾带着他的族人跑进了大漠,成为纥突邻部的一员,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雄健(名字好拗口),靠着父辈的积累和族人,成为世袭贵族,柔然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史册中。

  此后作为鲜卑族的附属,一直散布在河套和蒙古草原,直到代国被苻坚灭亡,柔然还一度投降铁弗部的刘卫辰,这个刘卫辰当初准备脱离鲜卑族统治,没想到打不过拓跋什翼犍,于是向苻坚求救,代国灭亡后,刘卫辰和托孤部的刘库仁,瓜分了整个代国,拓跋珪当时就庇护在刘库仁的托孤部内。

  拓跋珪恢复鲜卑贵族身份后,建立魏国,进军中原,没什么人管的柔然,终于得到在大草原上的发展机会,他们兼并敕勒(读 chi le)的大小部落,还有匈奴余部,占据蒙古高原,统一漠北势力。

  当时柔然的面积有多大呢: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峙,西逾阿尔泰山,“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柔然往北就是西伯利亚,太冷去不了,往南就是北魏,毕竟是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有季节性,在不适合放牧的日子里,他们就南下,进入北魏猎夺食物,于是柔然和北魏,开了长达八十年的边境战争。

  期间,北过兵,建过长城,直到拓跋焘的横空出世,对柔然进行远征,效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拓跋焘准备攻打柔然王庭,不同的是,这次拓跋焘亲征,公元425年,拓跋焘突袭柔然主力,429年,长途奔袭柔然王庭,光俘虏就有30万,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此后,柔然开始和北魏和亲,好熟悉的套路,北魏的正面战场开始转向南朝,就这样平静的发展了几十年,公元472年,柔然进攻敦煌,准备控制北魏和西域的通商之路,北魏先后9次派兵和柔然作战。“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又是一次大失败,柔然打不过就继续和亲,同为游牧民族,柔然相比于匈奴,类似的情节也在发生,公元487年,柔然附属部落敕勒副伏罗部,率领十万族人西迁,脱离柔然,建立高车国。随后西域其他部落纷纷独立,柔然停止对北魏的战争,转而平定西域(西域是对亚洲中西部的统称,在史册里,国内的青海和西藏,也属于西域的范畴,一般只要出了玉门关,再往西,都可以称为西域),柔然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网络配图

  缺少了外部威胁,又有国内本土势力支持,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还有个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当时南朝的军队怎样想不去讨论,单讲经济和文化,绝对是杠杠的,甚至有很多藩国,慕名而来朝贡的,而北魏呢,单就都城来说,山西大同,现在都知道,那边的农业肯定没办法和江南北,更何况文化繁荣是有一种向心力的,于是孝文帝开始了汉化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内容主要包括: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

  简单点来说,首先都城迁往洛阳;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全部说汉语,穿汉服;名字全部汉化,拓跋变成了元;禁止族内通婚,一大批的美女,进入北魏贵族;评定士族门第,拓跋贵族和北方本土势力,开始融合。

  的影响,按照今天的标准,当然是促进民族大团结,但在当时,鲜卑贵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些人才是拓跋家族维护统治的根本,没了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六镇起义,以及后来的篡位和河阴之变。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