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驾驭下属有奇招

传统文化 2022-07-10 14:08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占点便宜。 

  网络配图

  不料这“麦麸门”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尽管事不算大,却是违法索取,影响恶劣。唐太宗知道后非常恼火,立刻召见陈万福。陈万福心里发虚,诚惶诚恐地等候太宗发落。谁知太宗非但不罚,反而赏赐数石麦麸,命令他当众背回家去。侍臣们随即搬来一袋袋麦麸,堆放在陈万福面前。满朝文武窃窃私笑,指指戳戳,陈万福满面羞惭,悔恨不迭,却也只得谢恩领赏,低头弯腰,一趟一趟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背着麦麸往返。

  史官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说“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原来,“赐麸”是为了使贪者“知耻”居官不廉,贪取分外之物一丝一毫,当为人所不齿!表面看来,太宗的“奖励”很温柔,实际上比刀子割肉的惩罚还要厉害。

  其实,唐太宗采用这种“治心”的治吏办法并不是一时。早在贞观元年就曾经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长孙顺德(叔父)在负责“监奴”时,发现几名奴仆偷盗宫中财宝,本该依法将这几个偷盗者处斩,他收受了这些案犯的贿赂—数十匹绸缎,便瞒天过海,私了此事。 

  网络配图

  事发后,唐太宗召见长孙顺德,质问道“论身份,你是外戚;论功劳,你是开国元勋。地位高,爵禄厚,可以说富贵到家了吧,你怎么不守气节不顾名誉,搞出贪污受贿的丑闻呢?”说罢,命人搬来一批绸缎,一摞一摞地搭在他的背上,说“这是朕给你的奖赏,统统背回家吧!”

  长孙顺德一张老脸早已挂不住了,顿时羞得满面通红,深悔自己不该因贪小利而失大节。太宗正是以“赐绢”来刺激长孙顺德的愧悔之心。当时,有个大理寺少卿不懂,向太宗提问“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回答说“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意思是说,“奖”长孙顺德一些绢绸,让他当众出丑知耻,这种教育远胜于刑罚。人有灵性,应该明荣辱、知廉耻。如果他不觉惭愧,不知悔改,丧失了知耻心,那不就是禽兽了吗?杀了他也没有用。 

  网络配图

  显然,在处理“贿绢门”及“麦麸门”这两件事上,唐太宗所关注的重点不在刑罚惩治,而在道德教化,对犯罪者施以耻感教育,达到心灵救赎的目的。唐太宗对贪官“贪啥奖啥”的戏剧性讽刺手段,今人没必要也不可能去效法,,其“教人知耻”的“德治”精神仍可与今天的“法治”并行不悖。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尤要加强“知荣知耻”教育。陈毅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知荣方有作为,知耻则不乱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拒腐防腐,养清正浩然之气。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