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打不过刘邦的原因 只因他干了三件蠢事
统帅的楚军,是秦末各路起义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秦将、将有很大的可能平定各路叛乱。在垓下之战前,项羽大败40万秦军于巨鹿,之后又以3万人击破50万汉军,取得的胜利,绝对称得上是常胜将军。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又兵力强盛的统帅,最终却败给了军事才能远逊于自己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从项羽所干的3件蠢事说起。
网络配图
第一件蠢事:屠秦树仇
章邯战败投降后,手下20余万秦军都已降楚,但项羽却在一夜之间将这20万人全部坑杀。攻入关中后,项羽又烧杀抢掠,致使关中涂炭。显然,项羽已经将对秦政权的仇恨上升到了对整个秦人的仇恨,他的这一做法,不仅让他丧失了所有秦人的支持,也丧失了立足关中的可能。正是因为项羽的残杀,数十万秦人纷纷加入到刘邦阵营。
战争期间,刘邦数次大败,但都迅速得到关中兵力补充。垓下一役,项羽兵败自刎,王翳、杨喜等旧秦士兵将项羽分尸。可见,击败项羽的不是别人,正是带着国仇家恨的“秦”军。
第二件蠢事:选错都城
曾经说过:“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也就是说,欲成就霸业,必须慎重选择都城所在地,注重都城周围是否有利于防守,是否物产丰饶,这样才能立身于不败之处。
秦亡后,项羽作为联军统帅“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韩生曾建议项羽建都关中。但项羽却对秦地带有与生俱来的排斥,不仅拒绝了这一建议,甚至大肆屠戮关中。
网络配图
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项羽却将都城选在了东南的彭城。这一决定也体现了项羽大局观的严重缺乏。彭城之地,春秋和战国前期属于宋国,土地贫瘠。曾记载到:“楚、越之地,,……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不仅如此,彭城一带是开阔的平原,没有山川险阻,完全只能靠重兵固守。
反观关中,不仅有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大产粮地,而且群山环抱,四面险阻,易守难攻。司马迁也说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所以,刘邦数次大败,都可以闭关自守,力保根据地不失。而项羽所在的彭城之地却数次被汉军突入,以致项羽在淮南、淮北的根据地被摧毁殆尽。楚汉荥阳对峙多年,汉军“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项羽却陷入兵员和粮草断绝的窘境,最终兵败自刎。
第三件蠢事:再屠齐地
楚汉相争之时,有一个地方对双方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齐地。齐地不仅是关东经济的富庶区域,而且兵员极多。临淄更是特大城市,就曾称赞临淄“甚富而实”。所以,齐国素有“东秦”之称。田荣据齐地时,很快就拥兵20余万。
网络配图
从战略位置上看,齐离关中远,而离彭城近。如果项羽能将齐地纳入自己管辖,依靠齐国丰富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击败刘邦的。但项羽却再次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屠齐。他恼怒田荣的反复,数次发兵攻齐,在击败田荣后,项羽“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他愚蠢的行为,激起了齐人的愤怒,以致“齐人相聚而叛之”,重新据有齐国。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荥阳拉锯之时,奉命开辟第二战场,数月间即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对项羽形成钳形包围。垓下之战中,曾经的项羽兵力仅剩10万,而韩信统帅的齐军人数多达30万。可以说,正是项羽对秦、齐两地的大肆屠杀,为自己带来了毁灭。60万由秦人和齐人组成的汉军,以熊熊的复仇之火,将项羽的楚军燃烧殆尽。公元前202年,项羽突围至乌江后,拔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