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羽名不副实?大多美德都是虚构

传统文化 2022-07-10 12:53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历稽二十四史载籍,中华名将如雨如云。然则唯能被后世尊为帝,敬为神,其庙其像遍于域中,远及海外,至今血食犹盛者,独而已!

  但凡盛名之下,大约其实难副。与其说关羽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还不如说关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类道德形象的完美寄托。许多史学家都注意到,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事实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形象落差。

网络配图

  譬如,演义里的关公跨一匹浑身如火炭的赤兔马,舞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战必胜,攻必克,勇冠三军,。正史也承认关羽雄壮威猛,有“”,则恭维他是“绝伦逸群”。不过,在时代,与关羽武功处于同档水平的将领还有不少,甚至还有超过他的。有史为例曹魏大将曾亲与关羽交锋,“射羽中额”。当时,庞德常乘一匹白马来往驰骋,“羽军谓之,皆惮之。”颇有讽刺意义的是,依关羽的武艺高强,居然两次被俘;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身经百战的关公之败走麦城,竟然是被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所算计。这种过于悬殊的差距,使人不能不怀疑演义里的夸张成分了。

  又如,演义里把关公描写成不近女色的大丈夫,赠予他的十名美女,他一个不留地送入内门,令侍候甘、糜二位夫人。实际上,关羽还是喜欢美人的。史载曹公与率军围于下邳,吕布谴使秦宜禄出城求救于河内太守张杨。关羽闻讯长得很漂亮的秦宜禄之妻还留在下邳城内,便多次请求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谁料孟德亦是,他见关羽的样子,怀疑杜氏异常美貌,及城陷,曹操一见杜氏,“乃自纳之”。关羽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刘备与曹操共猎之机杀掉曹操,后被刘备断然制止。由此可知,曹操送关公美女之事,是假;曹操与关羽争美女之事,倒是真的。

网络配图

  再如,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败投。关羽被擒后,曹操待之甚厚,意在挽留。关羽表示“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为,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在官渡大战初期,曹操命和关羽为先锋,率军解白马之围。关羽望见袁绍大将的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起首还”。由于曹操与关羽事先订有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故曹操知道关羽要“黄鹤一去不复返”,即表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却“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操手下欲追杀关羽,被曹操阻拦,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裴松之曾为此评论道“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作者罗贯中正是依据这段史实,采取贬曹褒关的手法,动用四个章回的篇幅,浓墨泼写,极力美化和大肆吹捧关公,捏造出一系列动听、传神的情节,什么“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啦,什么“”啦等等。其实,全是没边没沿的事情。

  ,正是靠这些精心刻划、绘声绘色的编造事迹,才撑起了关公“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伟岸形象。可是,无论演义怎样费尽心思地粉饰和洗刷,只需稍加细究和穷追,便会发现关公的忠义也是大成问题的。试想刘备和曹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仇敌,既然刘备与关羽关系极深,“寝则同床,食则共器,恩著弟兄”,为何关羽被俘后,一没有自杀以尽刘备之忠,二没有侍机刺曹以报仇,反而是欣然接受了曹操的厚待棗也许关公这样做是为生存第一的本能所驱使;关羽明明知道刘备投奔了袁绍,他不但不去帮助刘备,助袁绍一臂之力打败曹操,反而帮助刘备的敌人斩杀了刘备的朋友的手下大将颜良,解救了曹军白马之围棗也许关羽这样做是为了求得自我心理上的平衡,也就暂时顾不得刘备的厚恩了。

网络配图

  曹魏大将和庞德也曾被关羽所俘,但庞德“不屈节而死”,于禁则因投降而遭魏文帝羞辱,“惭感发病薨”。同样受过曹操厚德的于、庞二人就没有关羽聪明,运用义气之术来解脱自己的困境。大概在关羽看来,身在曹营心在刘,投降并不排除义气,义气高于气节。说实话,倘若关公的这套敌我友不分地重视义气、轻视气节的观念值得赞赏、倡导的话,那末,的、的正气高歌、夏完淳的坚贞不屈,也就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而之流倒是有市场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