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曾国藩称帝之谜: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并称曾胡,与、、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网络配图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文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网络配图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但他没有这么做。曾国藩为何拒不称帝?一般归结为三点原因忠君报国思想、条件不成熟和为了统一。
其一,曾国藩满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保卫明教。他的个人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网络配图
其二,曾国藩即使想当,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当时清政府虽衰落,但科尔沁亲王拥有一支强大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人心思归,战斗力锐减。最关键的一条,湘军起兵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号召,一旦曾国藩称帝,很可能湘军要成为众矢之的。再说,也没有所谓“友邦”的帮助,曾国藩称帝未必能得到国际承认。
其三,曾国藩真称帝的话,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各地又要出现割据的局面,天下统一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因而从客观上说,曾国藩拒不称帝也是一件好事。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