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忽必烈违背成吉思汗遗志将佛教立为国教
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而活跃的朝代,一度将中国的边疆拓展到北海、鄂毕河一带。而这时期的宗教也在碰撞中进行着融合。说起元朝的宗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元朝历代君主皆崇,但元朝初期的宗教政策却是兼收并蓄,不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皆是照单全收,并未打压某一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曾亲近过佛教的海云禅师和道教的道长,并且还曾命其后裔给诸宗教以平等的待遇。
但元朝后世统治者为何违背成吉思汗各宗教平等待遇的初衷,立佛教为国教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元朝四次著名的官司——佛教和道教的大辩论。
事情的起因是,全真李志常根据西晋王浮所撰的《化胡经》绘制了《老子八十一化图》,并在朝野广为散发。这一举动引发了以曹洞宗少林长老福裕为首的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为何道家的几幅图会引发佛教如此大的反对呢?在这里给大家插播一个小故事。
王浮是西时的一位道士,因其常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著《老子化胡经》,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以谤佛法。这卷经曾引发佛道之间的激烈冲突,、中宗都曾下令禁止。所以李志常绘制《老子八十一化图》的行为会引发福裕长老等人的反对也是必然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气愤的福裕长老向当时的元君主汗汇报了此事,请蒙哥汗来主持公道。元朝前期,统治者虽然对佛教有好感,但整个宗教政策相对宽松,对各个宗教多是兼收并蓄。蒙哥汗为公平起见,便建议佛教和道教展开一场大辩论,真理自然在胜者一方。
于是佛道双方分别在1255、1256年展开了两次大辩论,由佛道双方领袖一对一展开辩论,最终皆以佛教胜出告终。1258年,双方改变了1V1的辩论方式,展开了一次阵容空前的大辩论。佛教一方以少林福裕长老为首,那摩国师、八思巴等藏传佛教僧侣助阵,合计三百余僧;道教一方,则以继任教主张志敬为主,合计全真教徒200余人,,还有官方、文人代表的裁判200余人。由双方各出17名辩手,并在赛前约定道胜则僧冠首而为道,僧胜则道削发而为僧。结果,双方的论争以道家失败告终。道教17位辩手遵照约定皆脱袍弃冠落发为僧。蒙哥汗下令焚烧道教伪经45部,并归还侵占佛寺二百三十七所。
1280年,佛教要求朝廷追究被蒙哥汗禁断、但尚存于世的伪经。次年,元朝廷命沙门诸僧、翰林院文臣和道教等人会集长春宫,考证道藏诸经真伪。释道双方论辩了数十日之久,终以道家失败告终。佛教敦促朝廷下令焚烧道教伪经,归还侵占佛寺。说,“道家经文,传讹踵谬非一日矣。若遽焚之,其徒未必心服。彼言水火不能焚溺,可姑以是端试之。俟其不验焚之,未晚也。”于是命令道教诸派各推一人,佩符入火,自试其术。道教等人惊慌失措,承认“此皆妄诞之说,臣等入火必为灰烬。实不敢试但乞焚去道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次佛道的大辩论,皆以佛教的胜利告终,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佛教在元王朝的地位。元朝建都燕京后,忽必烈以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帝师,统领天下释教。从八思巴开端,终元之世,历朝都以喇嘛为帝师。新帝在即位之前,必先就帝师受戒。
而元世祖忽必烈亦带头祟佛,于“万机之暇,自持数珠,课诵、施食”。忽必烈曾自述“自有天下,寺院田产,二税尽蠲免之,并令缁侣安心办道。”此后,诸帝对待佛教,大都依世祖的范例。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