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诸葛亮刻意安排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个弱者、次强者、强者的三方对决中,如果次强者者水平较高,则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强者和强者之间的争斗,而自己就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次强者水平也较低,那么弱者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就应当先帮助次强者一起对付强者——否则,次强者难以对强者构成足够的挑战,那么弱者也将难以自保。这些思想,是弱者在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显然深谙上述道理。所以在他在《隆中对》中对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简单地说,诸葛亮提出了“跨阻荆益、东和孙权、北图中原”的宏伟战略。当时为强者,孙权为次弱者,刘备为最弱者。如果孙刘不进行联合,那么曹操就可以分别灭之。于是诸葛亮才,力劝东吴孙权与刘备联盟。而孙权也意识到若不与刘备联盟,则必为曹操所灭,于是联盟就形成了。
,对于一个弱者刘备而言,若能够与次强者孙权联盟对抗强者曹操,那么将曹操灭掉是否就是最佳的呢?恐怕不是。可以想象,当刘备与孙权一起灭掉曹操,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孙权灭掉刘备。所以,弱者总是有动力去维持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与次强者联盟,却并不愿真正消灭强者。
网络配图
上述这个道理可以解释时代一段看来不可思议的历史 。著名的火烧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北逃。而诸葛亮早已在曹操归逃的路上布下三重防范前有,中有,后有。诸葛亮的军令要求赵云和张飞的主要任务是放火骚扰,真正的捉曹任务降落在了关羽头上。后来在华容道上,关羽念旧情而放走了曹操。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重义气,必然放走曹操,为何还要将捉曹的重任交给关羽?从我们前面对弱者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诸葛亮并不想杀掉曹操。原因很简单,杀掉曹操,北方必乱,东吴必定北图中原。当东吴平定中原之日,刘备的末日也就降临了。所以,诸葛亮要放走曹操。
也许读者会问,既然要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设置三重拦截呢?设置拦截固然是为了给曹操一个教训,但更重要的也许是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因为,如果孙权知道诸葛亮放走曹操,那么孙刘联盟就会彻底瓦解。所以,诸葛亮必须既要放走曹操,又不能让孙权看出是有意放走曹操。历史中的对局,就是如此的生动!
网络配图
如今,我们从博弈论角度再看《隆中对》,不得不深佩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如果“东联孙吴、北抗曹魏”的战略能够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也许历史就不是现在那样记载的。可惜,从荆州残破开始,东联孙吴的战略就开始被抛弃。简单地回顾这段故事,罪责从关羽开始。诸葛亮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嘱咐关羽切记“东联孙吴、北抗曹魏”。后来关羽未能彻底贯彻这一战略(,这可能本身也与荆州的产权纠纷有关,因为荆州是刘备向东吴“借”来的),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怨恨在心,调兵遣将要为关羽报仇,其间张飞也被部属所害,更令刘备伤心,不顾诸葛亮再三劝阻,立誓讨伐东吴。从此,“东联孙吴”的战略被彻底破坏了。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蜀、吴两个弱者皆被魏所灭。
三国历史上几颗闪亮的就此落幕。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