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兼听

传统文化 2022-07-10 09:32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心胸广大,治国有方,开创了。是当时唐太宗最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别人的想法,只坚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意见时,他也是很大胆的把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唐太宗与魏征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一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征曾的告诉李世民,要以身作则,要兼听则明,要居安思危,仁义为本。为此魏征不惜多次惹怒龙颜。

  人若是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看得到自己衣服穿得是否整齐大方;把历史当做一个镜子,可以看到国家的兴衰;要是把人当镜子的话,那么就可以发现自己哪里做的对,哪里又是错的。后来,魏征这个人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就觉得他没有了魏征,没有了一面好镜子,这是李世民对这个不怕死非要实话实说的忠臣魏征所给的最好的评价,也是最完美的人生评价。

  如果把唐太宗比作成刀,那么魏征就是铸刀者;如果把魏征说成是镜子,那么唐太宗就是那个在镜子面前的人。

  唐太宗与魏征,一个是有着容纳一切忠言的宽容肚量,一个是不怕死照样实话实说的忠臣,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他朝代都难看到这一幕,称得上是一段美话。国家有此良臣,何愁不能发展?人生有此知己,何怕孤单寂寞? 

  魏征直谏

  魏征,我国时候杰出的谏臣代表人物,不单在文学上,在军事上,政治上,都颇有建树。他的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对前朝和后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数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时期就属的贞观了,提到贞观之治,就不得不提魏征。正是魏征多次以命直言,才使得唐太宗在国家治理上井井有条。

  话说当年有位公主在嫁人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自己的私心,就下了命令特别嘱咐陪嫁的礼物一定要比当年的长公主多一些,按说这个事情无可厚非,可是,魏征的直谏就来了,他以汉明帝分封他那些儿子的事情来举例子:汉明帝分给楚王和淮阳王的封地是各自一半,不多不少,并没有任何偏袒。他还说,如果现在公主的陪嫁倘若比当年的长公主多一些的话,肯定会引起很多争端。多次劝说下,不得不让唐太宗放弃了他原先的念头,这就是魏征勇敢无私的直言之一。

  当然,唐太宗李世民,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有时候在面临忠臣直谏的时候,也想发一下脾气。偶尔一下时候,唐太宗对魏征的直谏也很是恼火甚至动怒,恨不得将魏征给开除不用,但是一次次的事情告诉他,不可。在火气消退之后又开始以拥有这样的勇敢的忠臣觉得高兴和开心。

  魏征任职期间,坚持着他自己意见,直言不讳的事情不下两百多件,数不胜数,不仅涉及国家政治、文化、经济,而且也有对外的处理,甚至包括李世民私下的生活,一直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名言

  魏征,我国唐朝时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名言警句震动古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对唐太宗的谏言有着这么一句: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兼听。也就是说能听得进旁边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后面还有一句,之所以暗者,是因为偏信,对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忠言警告,意思是不能偏信,而是要考虑全部人的意见,,然后才能分清是是非非,这才是圣明的君主,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如今看来,不仅是为人,处事,都应该以此句话作为座右铭,来衡量我们自己。

  他还对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天下的安危,唯在于为政的善恶,善恶之分,善良与凶恶的区别,良言与小人之言的分别,都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他的伟大名言中有着这么一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子,可以知兴替,如果子,那么就可以明得失,这段话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人生宝贵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不足的地方,在那些廉洁清正不贪污的官员身上,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而我最喜欢魏征名言中的一句是小善不足以盖恶,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本着自己的良心,不要因为是个小的善事,而不去做,也更不要因为是一点点的小错误或者纰漏而去任意地做,我们要多做善事,哪怕只是微小的,我们都要以魏征的名言为座右铭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