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离开刘备 诸葛亮就绝对没有任何机会!

传统文化 2022-07-09 16:09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众所周知,演义里,神机妙算,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呢,他先前投奔,因母亲被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诸葛亮和徐庶谁更厉害呢,应该说他们都是旗鼓相当的天才,某些方面,徐庶甚至还。

  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除了读书,最多就算个业余“超男”,反观徐庶,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习武,为民除害杀人犯了官司,被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所有他是文武双全。单骑救主,也多亏徐庶向曹操献计“如此猛将,何不收入囊中”,于是曹操下令要活捉,于是曹操手下兵将都不敢伤了赵云性命,否则,赵云是无论如何走不出80万大军,51员大将包围的。

网络配图

  破“八门金锁阵”、“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其实都是徐庶的出谋划策,都是几场漂亮仗,那是诸葛亮还没出山呢(三国演义里面为了突出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都算在诸葛亮身上了)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行侠仗义。

  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与刘备等人相遇。

  和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

  可以说二人对徐庶是心服加口服。

  诸葛亮虽然聪明绝顶,依然改不掉文人的那股傲气有时更是有些,气死就是例子。

网络配图

  诸葛亮可以说把文人的小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有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几乎就没有其他名士的存在,虽然在中帮助刘备收留了这一与自己齐名的大儒,大家可以看出庞统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重用,直到落凤坡死于乱箭之下,即便庞统过于想在刘备面前证明自己从而使得策略出了问题。但多少还是可以看出有诸葛亮从中做手脚的痕迹。

  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向曹操献计,将徐母赚至,随后又骗取徐母笔迹,诈修家书。徐庶被骗中计,被迫赶往许昌见母,不得已留在曹营。但其身在曹营心在汉,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来源于《三国演义》此段故事。徐庶被轻易骗进曹营的描写有些令人费解。

  书中第36回,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恐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冈下,入草庐见孔明。孔明问其来意。庶曰“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网络配图

  而在书中第37回,找刘备,曰“闻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徐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从上述两段描写来看,司马徽只是听刘备的述说就识破了曹操的诡计,而智谋出众的诸葛亮亲自面对徐庶的讲述却无动于衷,没有在关键时刻挽救徐庶,实在让人不可理解。关键就在于,徐庶不走,诸葛亮就没有机会。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