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高权重的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的?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749年(天宝八载),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随着唐太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网络配图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
面对这种情况,郭子仪,被肃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不久,发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陈涛战败。此时,唐军队损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后来,叛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等进攻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终于平定河曲。
网络配图
至德二年,郭子仪和光复两京。唐肃宗:“这虽是我的家国,但实由卿再造!”话虽说得好听,但是面对功高盖世的郭子仪,唐肃宗不能不防。在对叛将安庆绪用兵时,肃宗没有让最负名望的郭子仪挂帅,甚至在对用兵失败后,仍听信谗言,斥责郭子仪作战不力,并把他召回,免去军职,闲置起来。直到朔方军发动以拥护郭子仪为名的兵变,唐肃宗才不得已起用他,平定兵变。
即位,郭子仪成了,也成了新君的心头隐忧。为了防范郭子仪,唐代宗仿效唐肃宗的做法,解除郭子仪的兵权,将他调回长安闲置起来。可是,不久吐蕃进犯,攻陷长安,唐代宗只得重新起用这位能征善战的老将。郭子仪以弱对强,用疑兵之计击退吐蕃,第二次收复长安。后来,唐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进犯长安,又是郭子仪临危受命,凭自己的威望,分化联军,直至粉碎联军,保卫了长安。
可以说,在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的过程中,郭子仪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拥兵自立。郭子仪为什么没有自立?或许,在长期的平叛斗争中,他认识到,唐皇室虽已衰微,但人心尚在,自己冒险自立,没准落个身败名裂,不如效忠李唐皇室,建功立业,博个封妻荫子。另一方面,的道理,郭子仪不可能不懂,如何防备君主的猜忌,成了他的一门保身学问。
网络配图
唐代宗曾三次拜郭子仪为尚书令,都遭到郭子仪拒绝。这一举动看似感激郭子仪的功勋,其实是试探郭子仪究竟是忠臣,还是个野心家。要知道,尚书令一职在唐朝很特别,是最高职位的宰相。因为李世民曾任此职,此后此职长期不授,有职无人的状况,已成惯例。唐代宗登基伊始,为了提高太子的政治地位,才一度将尚书令授予李适,可以说,尚书令是皇室的禁脔。
郭子仪自然懂得的用心,因而,无论如何也不接受,此举实际上是向唐代宗表白心迹,证明自己是一个别无他图的忠臣,化解君主的疑心。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指挥了很多重大战役,他一生戎马,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它不仅武功厥伟,还善于从政治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一生历尽四朝而不到,权倾天下而主不疑。
正是由于他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所以才能善始善终,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