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能战胜强悍的西凉铁骑,一成语告诉你
今天的故事见于《·武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主人公是。原文如下
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说“敌军驻守潼关,如果我军贸然进入河东一带,他们必将派兵守卫各个渡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渡过西河。,我故意带领大队人马进逼,敌军尽全力守卫南边,西河守备空虚,所以、朱灵二将才能轻松渡过西河。之后我再率军北渡黄河时,敌人不敢再与我抢夺西河,就因为我已经有两位将军的军队的缘故。我军连起战车、树立木头成为栅栏,筑甬道向南前进,造成让对手无法战胜的姿态。
此后,我又故意向敌军示弱,麻痹他们。渡过渭水之后,我又下令修筑坚固的营垒。之所以不与敌军交战,是为了让他们产生骄傲轻敌的心理,所以敌军才不扎营反而请求割地讲和,我就顺从他们的心意答应了。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使他们自以为安全而不设防备。之后,我积蓄力量,一旦发动进攻,便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进行。用兵之道变化多端,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曹操口中的“疾雷不及掩耳”,意为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可见于《六韬》中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潼关之战,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进行的最大规模战事,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之前对付其他的诸侯,曹操的骑兵可谓占尽优势,但面对彪悍的西凉铁骑,曹操却讨不到丝毫的便宜。故此,曹操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巧渡西河,避开了西凉铁骑的锋芒,取得了战术上优势。在最终进行的决战中,曹操又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总攻,等关中诸侯猝不及防,最终兵败潼关。“疾雷不及掩耳”可谓是曹操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