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唯一乱政太监 姜维点名要杀他 最终被司马昭凌迟
是中国历史上最猖獗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东汉后期,与太监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酿成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埋下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线,拉开了时代的序幕。
基于此,三国时期,不管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在尽量抑制太监力量,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还是出现了一名乱政太监。他玩弄权柄、排挤忠良,甚至地欺骗皇帝,向大臣隐瞒钟会、邓艾大军将至的消息,导致蜀汉被邓艾数千奇兵就灭了。
他叫黄皓。
托孤大臣
太监能够乱政,通常是因为皇帝足够昏庸。刘备一世英名,无奈生了这个“扶不起的阿斗”。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临死前,刘备将刘禅托孤于,千叮咛万嘱咐“君才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重点在后一句。刘备对刘禅的才能心知肚明,,如果刘禅实在不行的话,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计,允许诸葛亮“取而代之”。,诸葛亮不是那样的人,他怎么能干出“取而代之”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呢?赶紧跪在地上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6岁了。在古代,这样的年龄已被视为成年人。照说,诸葛亮辅佐起来,应该比较轻松。并不是。诸葛亮一方面要着手准备北伐,处理军政大事;一方面又要悉心照顾刘禅,事必躬亲。
很明显,诸葛亮对刘禅是不放心的。最大的不放心,就是担忧他“亲小人,远贤臣”。这里是“小人”,指的就是心腹太监一类人物。为此,诸葛亮在即将北伐的紧张忙碌时刻,还要上《前出师表》,地劝导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什么是“贤臣”呢?诸葛亮直接推荐4个人郭攸之、、、向宠。
托孤大臣做到这个程度,也真是累。难怪诸葛亮只活了53岁就鞠躬尽瘁了。那完全是累死的。
弄权乱政
刘禅对诸葛亮很尊重,也很忌惮。诸葛亮在世时,他不敢乱来。当诸葛亮去世后,他就开始胡作非为了。比如,宠幸太监黄皓。
黄皓这人心术不正,对刘禅阿谀献媚,处心积虑往上爬。就在这时候,诸葛亮当年在《前出师表》中夸过的董允站出来,劝谏刘禅,斥责黄皓。黄皓很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黄皓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当董允也去世后,黄皓在尚书令陈祗的支持下,得到了机会参与朝政。他的职位也不断升迁,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在朝廷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大。刘禅弟弟刘永厌恶黄皓,黄皓就有本事在刘禅耳边吹风,让刘禅10多年不见自己的弟弟。大臣不肯依附于黄皓,黄皓将他贬为巴东太守。
身败名裂
黄皓在朝廷里倒行逆施,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愤慨。262年,大将军奏刘禅,请他处死黄皓。刘禅不以为然地说“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皇帝将话说到这份上,姜维还能说什么?他见黄皓在朝廷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这番劝谏皇帝,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便借口到沓中屯田,逃出成都,此后再没回来。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征集18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姜维闻讯,上书给刘禅,请求调兵遣将,做好迎敌的准备。你猜黄皓怎么着?他竟然告诉刘禅,曹魏大军并不会来。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刘禅,没当回事,朝廷大臣也根本就不知道曹魏大军进攻的消息。以至于后来当邓艾率数千精锐,借道阴平小道,进入蜀汉本土时,包围成都的只有数千人马。
面对邓艾天降神兵,刘禅早被吓破了胆,他在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下,举手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邓艾早就听说过黄皓的种种劣迹,将他抓起来,要处决。没想到黄皓不是傻子,他用重金贿赂邓艾身边的人,逃过一死。
,黄皓能够买通邓艾身边的人,却不能买通司马昭。蜀汉灭亡后,司马昭抓获了黄皓,以他“祸国殃民”为由,将他凌迟处死。
黄皓死了,他的“名声”却流传下来。《三国志》说他“操弄威柄,终至覆国”,《》也说“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应是盖棺论定之言吧。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