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后,明仁宗本想迁都回南京,可惜早亡
中国古代有的朝代会有“两京”制度,除了首都盛京之外,还会有一个的存在。开国把北元驱逐走,统一中国决定定都南京。可燕王篡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后,却在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就这样朱元璋钦定的首都南京,便成了留都,不再是首都了。但令人慨叹的是,在朱棣死后,他的儿孙们曾经意图违背他的意愿,还都南京曾一度被提上议事日程。要不是的突然离世,恐怕南京又会成为明朝首都,而北京只能称为行在!
明仁宗 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自继位以后,就有想迁都北平之意。首先因为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其次,叔父篡夺侄儿皇位之行径,毕竟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也不甚光彩,这让朱棣内心深处有许多不自在的地方。他后就地在钟山之巅竖立告慰上苍的石刻,在感怀父母的同时,竭力谴责听取身边奸臣谗言所采取的“削藩”之举,以求抹除不利的影响。
明成祖 朱棣
然而朱棣的继任者明仁宗朱高炽,在继位后,就开始对其父迁都这一政治措施进行更改,即把京师迁回南京。原来明仁宗性格与为政的方式与乃父乃祖均有很大不同。正如他的谥号一般,朱高炽真的是在帝王中少见的仁德之君。朱高炽以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为后世称颂。他登基之后,很快就把等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并且为在中作为建文一党而被处死的等人平反,释放建文帝一朝大臣的家眷。
明朝疆域
仁宗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喜好读书,不像其父朱棣好武。明仁宗认为,北京靠近边境,一旦边境有警,北京总会被卷入进去,形成紧张气氛。当时的政治中心北京与经济、文化中心南京不相叠合,迁都北京虽然解决了军事上御敌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也给朝廷监理全国带来了其他不少棘手的问题。而且早在开始,大都就是消费型都市,周围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如南方发达,导致元代大都完全依赖南方的漕运和海运。再加上朱高炽生长于南京,对之地情有独钟。
故宫
后来由大臣提议还都南京,明仁宗考虑后准备迁回南京。《·仁宗》就载:朱高炽“洪熙元年三月戊戌,将迁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四月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南京于是又成为了明王朝名义上的京师。
朱高炽还下令重新修葺南京皇城,可是到了5月份以后,却因突发疾病而死。其遗诏道:“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也吾之素心。”从中可见其所念念不忘的迁都南京之情。尽管仁宗的遗诏中强烈表明了他希望还都的意愿,继位的明宣宗还是暂缓了还都的计划,但仍称北京为行在,南京为明朝京都。直到明宣宗的儿子()继位后,正式确定北京为明朝京师,不再称行在,从此终明一代再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