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代女将秦良玉,正史上最牛的女将,巾帼不让须眉
1. 平乱
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其父秦葵,是明末的岁贡生,不仅饱读诗书,还粗通兵法。
秦良玉的童年,正逢明末天下大乱。胸怀天下的秦葵教导其子说,“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者”,才算是我的儿子。又对身为女儿身的秦良玉说,你一个弱女子,何不也学点兵事?免得在这乱世为人鱼肉。于是,秦良玉自幼便开始接触武术和兵法。
一个弱女子学兵事?这在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父亲的影响下,秦良玉不仅学了,而且还学得不错。不仅擅长骑射,还,以致很多男孩子也比不过她。
虽然其父还是因秦良玉是女儿身而颇感遗憾,但秦良玉却不以为意,声称自己未来哪天要是“掌兵权”,定能超越南朝时期的雄冼夫人。
性别和世俗眼光没有成为她的限制,反而激发了她领军挂帅、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1595年,在22岁的时候,秦良玉嫁给了石砫(今重庆石柱自治县,砫通柱)宣抚使马千乘。“宣抚使”,虽然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但它还有个俗称——“土司”。换句话说,秦良玉嫁给到了在当时尚被称作“溪峒蛮”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石砫土司,成了一名蛮王的“压寨夫人”。
在明朝,这又是一个逾越名教的举动。
不过,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虽为土司,但并不是一个未开化的“蛮王”。
石砫,自称祖籍陕西,跟一样,是伏波将军之后,在文化上早已深深认同华夏文明,并视明王朝为正统,接受朝廷的管辖。而马千乘其人英俊刚毅,正直英勇而有谋略,是一个人才,一个“好土司”,与秦良玉夫妻二人也琴瑟和谐。
针对当时四海多变的情况,秦良玉认为石砫虽然地处偏远,但不可不备,便劝马千乘练兵。马千乘深以为然。于是夫妻二人便加紧操练兵马。
史载秦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她麾下的士兵擅长用矛。此矛以白木制成,不加修饰,矛端有钩,矛末有环,战斗力极强,“为远近所惮”,号称“白杆”,即著名的“白杆兵”。
1599年,四川播州土司叛乱,秦良玉、马千乘夫妇二人领军跟随明川湖黔三省总督参加平乱。其中秦良玉亲率白杆兵不仅“裹粮相随”,更是直接与叛军血战,攻下叛军的据点并活捉叛军守将。
此举让主帅李化龙。因为当时的土司兵多徒有虚名,冒领军饷,而“以一妇人,能捐赀给兵,辞赏报效”,比其他人强太多了。于是李化龙命人打了一面银牌,上面写着“女中丈夫”四个字,赏给秦良玉作为表彰。而《·秦良玉传》则赞称秦良玉夫妇二人“大败贼众,南川路战功第一”。
平定播州,秦良玉声名远扬。
2. 抗清
。1613年,马千乘,死了。此时有一条可以“轻松”的路摆在秦良玉面前殉节。
在明朝,女性的“贞节”是大受标榜。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儒理学的观念在明朝,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时如果丈夫去世了,而妻子为其夫殉葬,是极有可能被立一块“贞节牌坊”而“流芳百世”的。
以秦良玉当时的地位和名望,如果再因为丈夫去世而死上一死,那真的是。既忠于国家,又忠于夫君,这百分百完美的人设,可以被后世女性奉为圭臬了。
所幸秦良玉并没有这么做。
自幼以女儿身习武,出身书香世家却远嫁草莽之地。一路走来,世间加诸于女性身上的种种条条框框,秦良玉皆不放在眼里。她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会为俗世的偏见所束缚。
于是历史上少了一位节妇,却多了一位英雄。秦良玉也成为正史中唯一一个如王侯将相一般入了列传的平民女子。(《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一百五十八》)
马千乘死后,由于儿子马祥麟年幼。据土司旧例,时年40岁的秦良玉代领石砫宣抚使一职,成了“女土司”,实现了儿时“掌兵权”的愿望。而不久之后,她报效国家的愿望,也有了实现的契机辽东清军打过来了。
1620年,秦良玉遣其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领白杆兵数千驰援辽东战场。次年,当白杆兵行军至浑河时遭遇清军主力,白杆兵苦战不敌,唯秦民屏突围,其余全部战死沙场,秦邦屏也。
之后,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亲率三千精锐从石砫赶来,“所过秋毫无犯”。与清兵接战时,马祥麟目中一箭,拔之力战。后来明廷论及此战将之誉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时兵部尚书亦有论
“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之功。”
白杆兵亦于此战以“杀虏数千人”扬名。主帅阵亡后,白杆兵“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在战场上,白杆兵“虽力细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十分振奋士气。以致连清兵也视之为劲旅,不惜“重购川兵”,千金悬赏。
九年后,清兵入寇京师,远在石砫的秦良玉“出家财济饷”,再度率军直奔京师勤王。
这一次入京,秦良玉得到了皇帝的亲切接见。崇祯皇帝赏赐给秦良玉“彩笔洋酒”,并赋诗四首为秦良玉表功。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3. 保境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不仅辽东跟清兵打得紧,境内农民军也四处起义,整个王朝处于之中。
自1634年起,凶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等相继进攻四川,为了打击腐朽的明王朝的统治而欲入川杀人。在这紧要关头,秦良玉再度受命平叛,“专办蜀贼”。
1640年,秦良玉率白杆兵与罗汝才战,以寡击众大破之,夺了罗汝才的帅旗。
由于杨嗣昌“驱贼入川”的战略,川中精锐皆被调出,只留几万留守重庆。战局一下子逆转。随着四川巡抚邵捷春战败被杀,秦良玉成了孤军,在逆战反王张献忠军队时苦战不支,所部尽没。
1644年,在攻入北京之际,张献忠再度兴兵攻蜀。已年逾七十的秦良玉再度与之接战,却仍是寡不敌众,败归石砫。张献忠于是占领全川,而崇祯皇帝也在当年自缢于煤山,大明统治全国的日子,到底还是结束了。
史载张献忠三次入蜀,“分道屠戮,流血成川,蜀之受祸极矣!”而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后,为了扩大政权基础,却又广铸金印,招抚各地土司,望其归顺新朝。秦良玉闻讯对众人说
我的兄弟二人皆为国捐躯,我一个妇人却承蒙国恩二十年,现在不幸到了如此境地,却又怎敢以侍奉贼寇呢?如果有想跟随贼寇的,“族无赦”!
又以石砫宣抚使的名义发布了《固守石砫檄文》,表示与石砫共存亡。吓得张献忠的使者,唯独不敢到石砫。而张献忠,也终究没有派兵进攻石砫。于是虽然蜀中受祸,而石砫却得在秦良玉的庇护下得以保全。
大明亡了之后,数个南明小朝廷并立于长江以南。对秦良玉这位历四代皇帝征战数年的“老将”,新立的小朝廷纷纷加以封赏,以示恩宠。
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砫,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忠州侯)。时在广西的永历帝[láng]也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清末的“鉴湖女侠”秋瑾,曾写诗赞之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
4. 抗倭
1648年,秦良玉终老于石砫,享年75岁。
去世后,秦良玉的哀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无论是明朝遗老遗少,还是新立的,都对她。到时期,秦良玉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是怎么一回事?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