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 “诸葛一生唯谨慎,大事不糊涂。” 历史上还真的是有一些人在国家大事上,雷厉风行,对于个人安慰却缺少考虑,比如主持削藩的。他的削藩策维护了汉朝一百多年的稳定,自己却落了个腰斩的结局。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晁错之死,是晁错自找,也是人生中的一大败笔。
晁错上书
晁错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上《削藩策》,他写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大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诸侯王权力太大,并且越来越不愿意服从中央的领导,造反是迟早的事,现在的情况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消藩一事刻不容缓。
景帝消藩
汉景帝画像
晁错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削藩问题严峻性的,他之前的早就多次对上书,预见了诸侯王必反的情况,汉文帝隐忍未发。“屈贾谊于长沙”之后,汉文帝却把鹰派的晁错提拔起来,留给了汉景帝。在晁错上《削藩策》不久之后,汉景帝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削夺了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晁错之死
形势图
正如晁错断言“削之,其反亟”,在汉景帝颁布削藩令十几天之后,吴楚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叛兵群星闪烁,阵容非常强大,汉景帝一时不知所措,晁错此时主张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则负责留守京城,这让汉景帝非常失望及气愤。随后,汉景帝暗中接见了早就与晁错有仇的袁盎。袁盎认为,七国本来就没有反叛的意图,现在这种情形完全是晁错逼出来的,如果此时答应诸侯国诛杀晁错,并且归还他们原有的封地,就天下太平了,汉景帝默许。
随后,使者们以邀请晁错商议朝政为由,将他骗出家门。晁错穿着朝衣火速上路,在车马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随后将他腰斩。
思想家李贽
后来,有校尉邓公前来汇报军情,并说七国就是想夺权,跟晁错一点关系都没有,此时晁错已死,汉景帝也表示非常后悔。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如此评价“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