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的名将,竟为了永历皇帝强攻缅甸
白文选从小放羊务农,体大食多,膂力过人,生性好弄刀棒。四年(1631年),他与冯双礼参加军队,任火头军、士勇,每次作战,战功卓著。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封白文选为前军都督。 曾经脚在战场上受过伤,人称“跛将军”。
四年(1647年),率清军征四川,张献忠阵亡,白文选随孙可望、李定国、,率大西军余部由川南下,转战云南、贵州。清军逼近广东、广西,形势紧迫,李定国提出联明抗清,依附南明桂王,白文选积极赞同。
顺治七年(1650)配合刘文秀进军四川,十月,攻取遵义。
顺治八年(1651),刘文秀自四川回到云南,白文选留守嘉定(今四川乐山),任总兵,挂定虏将军印。
顺治九年(1652)三月,引清兵入川,白文选败走永宁(今四川叙永)。五月,由遵义出。八月,收复重庆,斩副将潘应龙,会师嘉定,图取成都。与刘文秀约定攻打保宁(今四川阆中),兵至顺庆(今四川南充),见江里飘满尸体,知道刘文秀已经兵败,于是班师重庆,挂恢讨左将军印。十一月初一日,白文选统领马、步兵五万余名进攻辰州(今湖南怀化),擒杀总兵徐勇。又招降胡茂桢于常德,从此名声颇著
顺治十年(1653),跟随孙可望战清军于宝庆、常德,败回。因安南(今越南)没有上贡,围交冈而破之,回守奉天(今湖南武冈),后移安龙(今属贵州黔西南自治州)。
顺治十三年(1656年),孙可望谋叛南明,忌惮李定国,让白文选催促朱由榔移驾贵州。白文选虽是孙可望部将,但心里不认同其做法,将实情告知朱由榔,故意迟行,等候李定国,李定国至安龙,白文选归附之,奉朱由榔归云南。因功朱由榔封其巩国公,令回贵州,稳住孙可望。孙可望对此十分忿恨,夺其兵权,并将其关押。
顺治十四年(1657年)9月,孙可望举兵反叛南明,听从部将马宝的建议,复用白文选,并发兵十四万南攻昆明,企图一举消灭李定国,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但白文选并没有执行这一命令,与李定国、李文秀共同平定了孙可望的叛乱,孙可望降清,白文选以功封为巩昌王,挂荡平大将军印,赐“心膂藩臣”金章。
顺治十五年(1658年),白文选率军四万驻守七星关(在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抵御清军,后战败入滇,与李定国转战滇西,有兵五万余众,坚持抗清。李定国与白文选会师后,两人都认为云南内地虽然被清军占领,散处在云、贵、川的兵力还有不少。
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朝廷的逃入缅甸,对诸将的坚持抗清必将在心理上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他们感到当务之急是把永历帝从缅甸接回国内。经过商议以后,由白文选先领兵进至磨整、雍会,这里已是缅境地区。当时缅甸官员有一种错觉,以为朱由榔入境避难,的军队大概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已经。他们看到白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就派出一二百骑闯入明军营中抢马。
白文选大为震怒,下令整顿兵马,立即反击。缅方抢马的士卒被文选部下兵将追到河边,纷纷溺水而死。缅军主力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白文选命令部下士卒砍伐树木编造筏排,渡江作战。缅军自恃,对南明军队看不上眼,白文选兵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白文选在对岸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明军占领滩头前进基地后,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被杀伤兵据说在万人以上。缅甸当局这才知道明军强劲,收兵入城据守。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
缅甸官员质问朱由榔:“你到我国避难,为何杀我地方军队?”朱由榔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驾的详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去。”随即派官员赍带敕令命明将退兵。缅甸当局惟恐永历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形和缅甸态度,不让永历官员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文选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李定国会师阿瓦,复遣人索要朱由榔,缅甸当局不答应,白文选大败缅军,缅军退保新城。白文选准备以水师攻之,遂在上游造船,被缅军所焚。大军移师洞乌,不久溃走锡箔。
十一月,清军吴三桂、爱星阿会师木邦,白文选凭江险据守锡箔。清军自木邦一昼夜行三百余里,白文选猝不及防,兵败腾越茶山,南明降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追赶白文选。十一月二十五日两军相会于孟养(猛卯,距锡波江约800余里),马宝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劝他投降。白文选仓皇之间投降清军,计官员499员、兵丁3800余人、家口7000余口,共11299人,马3260匹、象12只。
元年(1662年)十一月,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给三等公俸禄。康熙六年(1667年),封授为光禄大夫。康熙七年(1668年),加太子少师。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文选病卒。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遣礼部待郎兼翰林大学士杨正中,御祭白文选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