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登基后,他的父亲竟差点变成了伯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等一帮文臣认为,应该按照定陶王、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如果不是一封突如其来的遗诏,朱厚熜原可波澜不惊地在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当一辈子兴王,像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一样。
遗诏中这样写道“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位,奉祀宗庙。”
此处的“朕”,指的是刚刚驾崩的。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总揽朝政的大学士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以朱厚照的口气,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对此,朱厚照的母亲、慈寿皇太后予以承认,她颁发的懿旨称“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于是,朱厚熜就兴匆匆地从安陆州,千里迢迢地前来北京,继承皇位。
可是,朱厚熜一到北京,就遇到一个“下马威”大学士杨廷和一定要他按照礼部的方案,以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入宫,而不是享受皇帝的待遇,从皇城第一门大明门入宫。当时朱厚熜只有15岁,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极力抗争“我是来当皇帝的,可不是当皇太子。
抗争无果。朱厚熜只好使出一招不进宫了,回湖北老家。
这下杨廷和一帮人慌了。他们作出妥协,让朱厚熜以朝见太后之名从大明门进宫,随即在奉天殿即位。是为嘉靖帝。
,朱厚熜与杨廷和等一帮文臣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杨廷和等一帮文臣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嘉靖帝不肯。他说“父母名称,可这般互易么?”在他看来,自己应当“继统不即嗣”,可以继承皇位,而不能过继给伯父当儿子。至于合法性,他认为伯父虽然是长房,可由于已经绝后了,他作为的长孙,有资格继承爷爷传下来的江山,而不是非要过继给伯父后才有资格。
,文官们不肯改变意见。他们坚持嘉靖帝改称伯父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亲,改称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叔父。
双方激烈地争执了很久,不分上下。嘉靖帝刚刚继位,看到实在争不过去了,打算让步。可就在这时,进士张璁单独打了一份报告,称嘉靖帝应该把兴献王尊称为皇考。随后,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也上奏,称嘉靖帝应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为皇考。
嘉靖帝很高兴。按照张璁和桂萼的办法,他不用过继给伯父,就可完美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可文官们对这个办法依然激烈反对。他们甚至要求嘉靖帝杀掉张璁和桂萼。嘉靖帝的犟脾气也来了,他痛骂了文官一通,马上将张璁和桂萼提拔进入翰林院。
这下文官们不干了。翰林们纷纷辞职,表示不屑于与张璁和桂萼为伍。
这时候,嘉靖帝已经决议与文官们抗争到底了。公元1524年7月12日,嘉靖帝诏谕礼部,要在7月14日这天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文官们闻讯,集体来到左顺门。200多名文官齐刷刷地跪了一地,请求嘉靖帝改变主意。嘉靖帝多次派人劝告他们,没人听从。嘉靖帝终于怒了,命令抓人,将带头的八人流放。其余官员,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廷杖。
廷杖,就是当场打屁股。一时朝堂之上血肉横飞。编修王相等16人,当场毙命。
这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在那以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嘉靖帝以暴力手段压服了文官,获得了全胜。但皇帝与文官之间的裂痕,却没有弥合,反而越来越大。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