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正是什么人?为什么教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又得到赏识,任巴西郡太守,公元278年(咸宁四年)去世。郤正为人不重名利,曾作《释讥》,表明自己淡泊之心境;又醉心于文学,共作诗歌、论著、辞赋等近百篇,但多散佚于后世。
后主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举兵入侵,蜀汉帝国,随即灭亡。第二年初,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原蜀汉大臣竟无人随同,只有两人抛下妻儿老小,毅然与刘禅一起上路。本文就介绍其中的一位。
此人的名字,叫做郤正。
郤正,字令先,司隶河南郡偃师人氏,郤家在汉末时期也算是望族,郤正的父亲郤俭曾为益州刺史,死于当时在益州爆发的叛乱。郤正的父亲叫做郤揖,早年随郤俭一起来到益州。郤俭死后,郤揖成了孟达手下的一名将领后被任命为营都督,后来又跟随孟达一起降魏,担任过中书令史一职。
父亲的离去使得郤正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又改嫁,郤正孤苦无依,生活困顿。不过,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郤正仍坚持读书、刻苦学习,二十岁左右即以文采闻名乡里。后被征召为秘书吏,从此开始了他在蜀汉帝国的仕途生涯。
郤正的运气非常不好,且他为官之时已是蜀汉后期,国力衰落,朝中又有宦官当道。作为叛臣之子的郤正在官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但无论怎么努力,他的官职都从来没有超过六百石,仅仅担任过秘书史、秘书令史、秘书郎、秘书令这样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下令将刘禅迁往洛阳居住。由于事发突然,众多原蜀汉大臣竟无人愿意与刘禅同行。此时只有郤正与原殿中督张通主动“舍妻子单身随侍”,负责照顾刘禅的饮食起居。等到了洛阳后,郤正又经常提醒刘禅,让他注意自己的。这让刘禅非常的感动。《郤正传》中说“(刘禅)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为当时没有及时发现郤正这位被埋没的人才而感动惋惜。
不过,尽管郤正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保护故主刘禅的安全,后来却被刘禅给出卖了,这个事件便是后人非常熟悉的“”。
当时,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故乡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此言一出,反而让司马昭有点蒙圈,怀疑刘禅是故意在骗自己。
郤正也看出了司马昭的用意,便提醒刘禅,让刘禅在司马昭下次再问这个问题时回答思念故乡。没过几天,司马昭果然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也按照郤正说教的做了回答。没想到司马昭接着问道“这话是不是郤正教你的?”刘禅惊讶地回答“就是他教的!”一句话就把郤正给出卖了。
幸好司马昭对郤正有一定的了解,不但没有怪罪,反倒对郤正越发欣赏,将其封为关内侯。司马炎继位后曾下诏盛赞“(郤)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及见受用,尽心干事,有治理之绩”,将郤正升至巴西郡太守一职。郤正在蜀汉帝国无法施展的能力终于在西晋帝国得到了发挥。
郤正于小说《》中出场于第91至119回,形象与历史上有所出入,为蜀汉官员。丞相上表北伐曹魏,以郤正为秘书留守成都。二伐中原,遣郤正结好羌人。黄皓乱政时,郤正劝姜维屯田沓中避祸。后曹魏大举伐汉,郤正力荐共商退兵之策。蜀汉灭亡随后主刘禅迁往洛阳,又规劝于洛阳因乐而不思蜀汉的刘禅。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