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帝宁肯“食言”,也不立胤禩为太子?
“九子夺嫡”四阿哥赢了,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即宪,他的铁杆兄弟外加“集团合伙人”十三阿哥也是位及人臣之巅,和硕怡亲王和多罗宁郡王爵位世袭罔替,也不枉为四哥鞠躬尽瘁。胜利者“集团”总是荣耀有加,被后世歌颂。作为失败者,往往结局凄惨,被后人所惋惜,甚至不屑。九子夺嫡的失败者,“八王爷”爱新觉罗,就是封建权利斗争失败者命运的最好“阐述”。
中国封建社会的储位斗争,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为“赌博”,赢了这场赌局,你就可以登上世界之巅,拥有天下一切权利和资源,你可以完成你的所有抱负和理想,也可以尽情的放纵你的欲望,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当你拥有“赌资”的时候怎能不想跃跃欲试?
爱新觉罗胤禩,能力出众又有人脉,在众皇子和众大臣中口碑极好,完全具有参与这个“赌局”的资格,他没有理由、更不想放弃这次“赌博”的机会。
这场赌局,即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导致了其人生最终的悲惨结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胤禩争储失败?是因为康熙皇帝的不够宠爱还是因为“战略方针”出现了错误?笔者他失败的原因有三点
1. 集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关键时候不但帮不上忙,还拖了后腿;2. 不知道真正的对手是谁,过早的将自己“暴露”在明处,成为众矢之的;3. 没有很好的争得父皇康熙的信任,说白了,不了解领导的心思。
笔者也想通过本文对胤禩一生的叙述与分析,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出一二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人生示。
爱新觉罗胤禩出生于康熙二十年,是康熙皇帝第八子,故称其“八王爷”或“八爷”,母亲,系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康熙三十九年,卫氏晋封为“”,成为当时康熙皇帝五位皇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位,这侧面反映出来,康熙皇帝对其已及对胤禩的喜爱。
胤禩年少的时候,是由大阿哥胤禔生母那拉氏教养,他与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亲,也和大阿哥胤禔关系比较要好。
为什么胤禩不是由其自己的母亲教养,要交给其他皇妃代为教养呢?这是因为,在地位比较低(无册封)的庶妃是不能教养皇子的,因为怕给皇子“教坏”了,所以就要找出身较好有较高地位的皇妃代为教养。所以说胤禩生母娘家地位不高(出身一般),而良妃卫氏一生也就只有胤禩这一个孩子。
像胤禩这种母亲家地位一般的皇子,想要得到父皇康熙皇帝的青睐,只能够通过后天的加倍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
大清王朝特别重视皇子的教育,规定皇子六岁就要进上书房学习,每日有名儒大师受满、蒙、汗三种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功夫。
历载“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各读数篇文章,胤禩纯熟舒徐,声音朗朗”,由此可见,胤禩十分聪明,很有可能六岁之前就已经进入上书房学习了。
因为书法方面是胤禩的弱项,康熙皇帝特意安排当时的书法家何焯教习书法,并要求每日写10幅字呈览。在骑射方面,胤禩也不落后其他皇子,13岁的时候,胤禩就可以帮助康熙皇帝辨别进贡的马匹,要是没有较好的骑术,恐怕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胤禩可以说在文武两方面的学习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应该说此时胤禩很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皇子的时候,胤禩就被晋封为贝勒,当时他是受到晋封的年龄最小的皇子,年仅十七岁,被晋封的有大阿哥、三阿哥被晋封为郡王,四阿哥、、七阿哥以及八阿哥胤禩被晋封为贝勒。
胤禩也开始当差了,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并且曾帮助裕亲王福全(康熙皇帝的哥哥)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事宜。
裕亲王福全也在康熙皇帝面前夸奖过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能够得到伯父的夸奖,应该说胤禩工作干得是很不错的。
胤禩很注重培养自己的人缘,其为人比较随和,待人处事没有架子,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定与名分,与众兄弟广善交往,如九阿哥、十阿哥胤锇以及十四阿哥关系尤为密切,这几位都是“八爷党”的主要成员,朝廷大臣也是其结交对象,康熙皇帝的“红人”李光地与胤禩关系甚笃。
而且胤禩在一般的文人那也有较好的口碑,他的老师何焯等一些江南文人,胤禩也常常屈身请教,与他们也甚有交往。
胤禩如此广得善缘,绝不仅仅是交交朋友,探讨学问这么简单,这绝对是处心积虑的笼络人心,为自己建立人脉基础。
正因如此有很多头脑简单,能力一般之人也想依附胤禩,这就导致了“集团队伍”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关键时刻往往坏事!
胤禩正式暴露出夺嫡“野心”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
因太子胤礽种种“恶行”以及被康熙罢爵囚禁,父子二人关系破裂,康熙皇帝决定废黜胤礽太子之位,这一决定可谓震动朝野,众皇子们也都“跃跃欲试”争夺太子之位。
“挺身而出”的就是直郡王大阿哥胤禔,大有“舍我其谁”的意思,他甚至在康熙皇帝面前请杀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当即对其严厉斥责,并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
“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这无疑直接摧毁胤褆继承大统的梦想。
胤褆并没有死心,他接下来的愚蠢行为,不但断送了自己的一切,还差点将胤禩拖进深渊。
胤褆一看自己继位无望,马上转而投靠胤禩,并保举胤禩为太子,希望通过胤禩上位来保全自己的政治目的,更愚蠢的是他还拿江湖术士张明德制造舆论,“说张明德是相面大师,曾给胤禩相面,将来必定大福大贵”。
此番舆论引来康熙皇帝,并下令严查张德明一案。次日,康熙皇帝召集众皇子,云“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
向来素于胤禩较好的胤禟和胤祯(后改名胤禵),协毒药前去保荐,大有以死相逼之意,再加上言语冲撞,康熙皇帝盛怒,拔出佩刀想要杀了胤祯,幸亏五阿哥胤祺跪抱住康熙,再加之众皇子劝解(唯四阿哥胤禛沉默不语),才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从这点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祯并不是当皇帝的很好的人选。虽说后来查实张明德一案与胤禩无关,纯属大阿哥胤褆一人所为,康熙皇帝还是因胤禩听闻张明德狂妄之言没有及时奏报,罢黜其贝勒爵位,变成闲散宗室。
被大阿哥这么一闹腾,胤禩不但暂时丢了爵位,遭到康熙皇帝的猜忌,而且将自己的夺嫡之“野心”早早暴露出来,这对胤禩以后的“夺嫡”计划实施是十分不利的。
太子被废,东宫位缺,各皇子们“蠢蠢欲动”,精明的康熙皇帝早已察觉,于是老皇帝决定以“众大臣投票选举”的方式选举太子,投票多者继太子位。
在此之前,康熙皇帝自南苑回宫后,回忆这段废储之事,伤心落泪,笔者认为此时康熙皇帝“伤心落泪”,原因有二:一是,太子胤礽不争气;二是,“表演”给群臣看,我是多么舍不得皇太子。
康熙皇帝召见了胤禩,随后又召见了胤礽,并发布谕旨“从此以后不要在提起此事”,并强调胤禩并没有出头参与加害太子,为他人加害,并非胤禩之罪,这些无非是阐述事实,并没有显示出康熙皇帝对胤禩的“特别关爱”。
对于胤礽,康熙皇帝也多次召见胤礽并关爱有加,这明显是对胤礽的偏袒,并多次在召见大臣的谈话中,有意流露出“复立胤礽”之意,康熙皇帝认为“时机成熟”,以为大臣们都了解了他的“心意”,于是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召集文武大臣,组织了这一“民(臣)意选举”。
也许是康熙朝大臣们都十分耿直,真的是谁优秀就推选谁,选举的结果真是让康熙皇帝“大跌眼镜”,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
要知道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
第一,胤禩不是他的理想人选,违背自己的意愿。
第二,更可怕的是胤禩的影响力太了不得了,朝中重臣联名保荐,直接威逼皇权啊。
其结果就是康熙皇帝找了百般借口,宁肯自己“食言”也没有立胤禩为太子。
之后,康熙皇帝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明显倾向复立胤礽的事情,大臣们也只有唯诺遵命。虽然康熙皇帝恢复胤禩贝勒爵位,但这并不代表康熙皇帝不会进一步打压胤禩。
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复立太子,康熙皇帝大封皇子,胤禩并没有进一步晋升爵位,所以终康熙一朝,胤禩仅得贝勒爵位。
假如不是这些“事端”的影响,以胤禩的能力以及早期康熙皇帝对其态度来看,受封一个王爵绝对情理之中。由此可见,在老皇帝心里已经有了“疙瘩”了。
笔者认为此时胤禩的继位可能已经只剩20%,而之后的这个“毙鹰事件”就直接粉碎了的希望。
康熙五十年,胤禩生母良妃薨,胤禩十分悲痛,加行祭礼,焚化祭物,寄托其身为皇子而不能侍奉于母妃左右的一片哀思。
五十一年,胤礽被废,胤礽在咸安宫聊度余生,可谓凄惨。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巡视,因良妃三周年祭日,胤禩前往祭奠母亲,便没有随父皇同行,他派了向康熙皇帝说明自己不能随行的原因,并带了两只雄鹰进献父皇以表“孝心”。
此事本没有任何问题,谁知事情坏就坏在,当康熙皇帝打开笼子看到的是两只奄奄一息的老鹰,康熙皇帝当时十分震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就是“毙鹰事件”大致缘由经过。
至于胤禩送去的老鹰怎么会“奄奄一息”,这是一个历史谜团,本人相信,这绝对不是胤禩的本意,很有可能是被人“加害”,这就是政治斗争,只能怪自己“不小心”和“无能”,因为他根本没有查出来究竟是何人在背后害他,至少他没有确凿的证据为自己洗清冤屈。
尽管之后康熙皇帝和胤禩的矛盾略有缓和,胤禩的继位几乎已无可能,帮助“八爷集团”新兴之星十四阿哥胤祯是他的唯一希望。
胤禩清楚的知道,其他集团皇子继承大统,他的命运无疑是万丈深渊。胤祯被康熙皇帝委任为抚远大将军,代替自己亲征平叛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出师礼极为隆重,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被称为“大将军王”,其政治影响力顿时骤升,成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胤禩集团的兄弟们抓紧行动,希望能将胤祯扶上皇位。从各种史料来看,康熙皇帝对胤祯也是十分满意的,而且胤祯也确实不负父皇之重望,平叛战事进展顺利,胤祯的继位可能性是极高的。
,就在胤祯班师回朝的途中,康熙六十一年,老皇帝突然驾崩,隆科多以自己得令康熙皇帝最终遗愿“宣布”四皇子胤禛继位。
对于的继位合法性我们暂且不论,终归来讲是胤禩的对立集团赢了这场“赌局”,其悲惨的人生结局就此拉开序幕。
胤禛刚刚继位便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并委以重任,以示优宠。
胤禩福晋郭络(之外孙女)娘家人来拜贺,她说“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
事情果然如此,在雍正皇帝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收拾”胤禩。
在经过对胤禩等人的孤立、惩戒、打压之后,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皇帝正式动手,先是革去胤禩等人的黄带子(满清皇族的标志),进而将胤禩妻子革去“福晋”,休回在家,胤禩一直和他的结发妻子恩爱有加,这无疑是对其情感上加以打击,然后将胤禩囚禁于宗人府高墙之内。
这还不算完,在情感打击和限制自由之后,再度亵渎胤禩的人格,迫使其自我更名“阿其那”,其子弘旺更名“菩萨保”,“阿其那”旧满语就是狗,可见雍正皇帝对他的这位政敌兄弟之迫害手段是何其狠毒。
在“列数”胤禩罪状(共计40款)并昭示全国之后,将胤禩囚禁于监所。九月初八日,年仅45岁的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可以说历史对待胤禩太不公正了!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雍正皇帝要对胤禩下此“毒手”,难道只是因为政治对立?如果仅是这个原因,罢黜胤禩爵位和官位并将其囚禁加以看管不就可以了吗,何必非要置其于死地?
主要原因还是胤禩能力太强,影响力太大了,这样的“对手”,雍正皇帝甘愿背负“残兄弑弟”的骂名,也不能留着他。可以说胤禩因其能力和影响力被历史所关注,成为当时耀眼的政治,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正所谓“成也败也萧何”,真让人唏嘘慨叹!
四十三年,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此时胤禩已经去世62年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