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士宇文虚中在金朝做官,被尊为“国师”,却是南
由于“硕果仅存”的原因,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一代。登基后,赵构一直小心处理与金国的关系,不敢与之彻底闹翻。也是抓住皇帝这一心理才能扶摇直上。二人合作不知害死多少进取之士,最出名的就是,而文官也不乏冤死的英勇之辈,比如下面这位。
一、“主动投敌”
韩非子曾有句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明干部的选拔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经验,否则就是。将这一思想贯彻最为彻底的便是宋朝。几百年间不少、名将或多或少地,都在地方上有任职经历。
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同样如此,他于大观三年进士及第,在当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之后被提拔为起居舍人,然后国史编修,继而成为中书舍人。
这位前程似锦的人物叫宇文虚中,成都华阳人。可惜美好的岁月没过多久便到了公元1127年,年号“”。后面的事情就很明晰了,金兵攻破北宋首都,宋徽宗、连同一众嫔妃大臣都做了俘虏,北宋灭亡。逃亡在外的赵构称帝,史称“”。
登基之后,赵构装模作样地派遣大臣作为使者要求金国归还两位皇帝,大难不死的宇文虚中被指定为代表。当时正准备“搜山捡海”抓赵构,南宋哪有和金国谈判的资格,于是顺理成章地被人拒绝了。
宇文虚中一看自己任务没完成,那就不能回去复命。可不回去总要吃饭,于是干脆在金国当官吧。
二、一路亨通
当时北宋灭亡的速度太快,金朝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广阔的占领区。辖区中数量庞大的汉人只能依靠官员来代为统治,宇文虚中是正经的出身,又做过高官,很快就引起了金人的注意。
从翰林学士开始,他一路被提拔重用,被封为河内郡开国公。由于他书法出色,陵墓的碑文交由他写,于是又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这个职位在那时有个外号叫“国师”。
故事讲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非常不耻,因为“气节”这种东西在其身上完全没有体现。并且宇文虚中还给皇帝赵构上书,说自己留在金国做官是由于形势所迫,一直有一份操守在心中,身体只是待死而已。可他全家老小还在福州生活呢,这样说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事情的转机出现了。岳飞、等人让金军在中原战场上屡屡不能突破长江防线。可长江毕竟有头,渡不过去那就绕过去。于是金军决定发动对四川的战役。一旦四川被攻陷,那么金军可以顺江而下。
获知这一消息的宇文虚中感觉事态严重,立即遣密使将情报传递给宋朝。南宋朝廷拿到金军的进攻路线和企图完全是将信将疑,毕竟宇文在金朝为官时间不短,并且都成为“国师”了。
史料中明确表明,宋军高层完全不相信宇文虚中的情报,金军调兵频繁,而且没有进攻淮河地区的迹象,所以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宋廷命令四川陕西一线做好战争准备。
果然绍兴三年正月过年时分,金军对四川大举进攻,双方在蜀口一线展开大规模对战,金军没有讨到任何便宜,损失惨重不说,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是宋朝正史对宇文虚中正面表现为数不多记载之一。
三、命运多舛
游牧民族的生活质量完全无法和农耕民族相比,所以日长月久,金朝高层在享受奢华物质生活的就丧失了进取心。
宇文虚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于是在金朝商议南征的时候,他总是以出征费钱、费力收不回成本为由阻止发兵,这样的言语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金朝逐渐出现与南宋议和的心态。
可惜好人没有得到好报,掌握金朝国政之后要求南宋将宇文虚中的家眷送到北方。宇文虚中密奏赵构,希望以全家被乱兵所杀为借口不要送过来,包括宇文中虚的儿子也上书皇帝希望不要把全家送到金国。
在宋高宗和秦桧的一手操纵下,宇文虚中的家属全部被送往金国,老幼无一遗漏。几年以后,宇文虚中策划将宋钦宗偷回南宋,并提前将计划送到朝廷,要求得到支援。而秦桧非但没有同意策应,反倒将计划泄露给金国。情急之下,宇文虚中趁着金熙宗祭天之际将皇帝挟持,可惜。
金朝的统治者倒是没有满门抄斩这么一说,他们把宇文全家锁到一个屋子里边,把宇文家一百多口活活烧死。
英雄最终没有被埋没,在一朝,宇文虚中被追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庙号仁勇,后来又被追封为少保,赐姓为赵。因宇文一家全家被灭,所以皇帝特意将同族的宇文绍节过继过去,将虚中一脉延续下来。
宇文绍节做到了吏部尚书,算是告慰了宇文虚中的在天之灵。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