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编撰3.7亿字的永乐大典?主要是这个原因
《》,这部的超级书籍,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
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内容冗长,要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很是艰难。我决定将各种书籍的内容重新编辑一下,无论是什么内容都要编辑。
各位一定要认真揣摩我的意思,不要担心书籍繁多,也不要担心经费。大气魄啊!朱棣是一代雄主,他要编著的这部书一定是史无前例。把任务都安排了,解缙等人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将此书编纂成功,编修的组成人员堪称奢华,“正总裁3人,副总裁25人,纂修387人,催纂5人,编写332人,看样57人,誊写1381人,续送教授10人,办事官吏20人,凡2180人。”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了永乐五年,这部的巨著终于被编成。我们能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永乐大典》总卷数达到了2.2万多卷,总字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亿。,《永乐大典》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或言类书。
定稿时,3000多名誊抄人员长达一年的誊抄,最终形成了定稿。《永乐大典》无论是誊抄笔迹,还是装帧都非常精美。《永乐大典》编纂成功后,无论是朱棣还是后来的皇帝,都视其为极为珍贵的书籍。
特别需要值得指出的是,《永乐大典》在编纂时均保持了原书的本来面貌,没有改动书中的内容。这样的编纂方式,与后来的编纂的《四库全书》有着本质的区别,《永乐大典》更具有历史意义。
那么,朱棣为何要编纂《永乐大典》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绕不开两个字,“心虚”。一切都要从朱棣登基后心中的那个疙瘩说起,他是通过造反的。
在古代儒家的道德体系里,篡位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这个帽子一旦被扣上,即使你是的帝王,也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即位之初,朱棣使用暴力手段,比如将反对者史无前例地灭十族。
,杀戮能堵得住的嘴吗?能杀光天下人吗?所以,通过杀戮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朱棣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编纂书籍。历史告诉我们,朱棣的这一决策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说朱棣是两千多年帝制史上成功的篡位者也不为过。
可惜的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寥寥无几,而且还是嘉靖年间的手抄本。至于永乐年间的颁布,则一本没有。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