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对孔子不屑一顾,还打压孔子后人
为什么对百姓拥戴的呢?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他觉得孔子的理念和自己的统治是不一致的。这个原因是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明太祖为了打压孔做了一些什么事吧。
在明王朝建立的初期,明太祖登上皇位,开创了治理的篇章,在建国后的某一天,他和自己的宠臣忽然间就聊到了孔子所著的《论语》。
他的这位宠臣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他觉得,其实孔子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的做过官,并且他所著的《论语》也仅仅只是和他的学徒们坐在一起谈经论道的记录而已。
他对于关于宋朝赵普用半部《论语》打江山,半部治社稷的说法很怀疑。他觉得如果真的像这么说,将江山打下只需要半部《论语》的话,那么只要将这本《论语》熟记于心,那么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称帝了?
从此可见赵普所说的并不全部都是真的,他的这个见解对于明太祖来说,可以说是正合了他的意。
在听过了他的这个见解之后,明太祖立马就说你说得真的是太对了,我之前就曾经试着在这本书中找寻一些治国的方法,却一无所获,里面什么都没有。
明太祖不仅没有将这本书奉为治国之书,反而将这类书归为“邪说”,明令打击这类书籍在民间的传播。他曾经下令,让整个大明朝的百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想要在行为上将孔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降低,将儒家学说的地位降低。
而对于孔子的后辈,他更是对其进行了百般的刁难和打压。从这也可以看出这位明朝的开国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作风。
孔子的后辈都有着一个自己特别的封号,那就是“衍圣公”,每个朝代都是这样称呼其后辈的。
在的时候因为尊尚儒学,所以在汉代之后,他的后代在朝中都会受到特别的优待。
并且在他的后辈中,特别是位于山东的衍圣公府邸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圣人之府,他们这一族也被称为是天下第一族。
并且只要是被尊为了“衍圣公”的人,也就是家族中的大宗主。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有着享不尽的风光的。就算是在天子的面前,也会在表面上给足了他们的面子。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却在明太祖的手上给打破了。在他登基后不久,就硬是不顾众人的反对让当时正重病在卧的“衍圣公”前来南京面朝见自己。
根据史料记载,在洪武元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一三六八年三月,山东济宁被徐克攻陷,虽然当时各方的战事四起,硝烟不断,离战争结束还远远有一段距离,当时的明太祖已经登上了皇位,天下局势基本上已经定了下来。
当时在位的“衍圣公”已经卧病在床了,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不在新皇面前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所以他便立即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往去拜访。之后徐达又将这位孔子之后送到了南京。
在“衍圣公”的儿子到达了南京之后,便立即向明太祖禀奏,说明了自己父亲没有亲自前来的原因。明太祖在看了奏折之后心中很不悦,当时便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明确表明了称病不可。
“衍圣公”在看见这道谕旨的时候,便明白了新皇心中的不悦,也知道了不可二字中蕴含的意义。于是还在重病中的“衍圣公”便惊慌惶恐的前来王城面见天子。
当他到达南京之后,明太祖接见了他。在问到年龄的时候,得知这位“衍圣公”已经五十三岁了。于是明太祖便说,因为你年纪大了并且有患有重病,就不让你在朝为官了。
后来还马上送给了他府宅一座,一匹马,二十石的大米。次日,明太祖对左右说到,孔子的后人,应该以礼相待,不应该用任何的官职来劳烦他。
所以,对于这位孔子后人,明太祖一直都没有给他一个重要的官职。
在的时候,这位孔子后人担任的是国子监祭酒,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官,到了大明的时候,却没有官可做。从这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于他早就有了戒心,对于后人都是这样,对于孔子就更好不到哪儿去了。
到了公元一三六九年的时候,他居然还突然下了一道举国震惊的旨意让全国都停止祭祀孔子。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