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娅·特蕾莎是谁?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丽娅·特蕾
玛丽娅·特蕾西亚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
1713年,她的父亲、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六世发布国事诏书承认女性同样可以继承管理家族世袭领地奥地利大公国,由于的皇位不能由女性继承,他迫使德意志诸侯们在“1713年国事诏书”上签字以确保女儿的继承权(玛利亚·特蕾西亚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大公之位,而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夫婿弗兰茨一世则承袭其神圣罗马帝国帝位),但这份诏书对诸侯们缺乏约束力。
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之后,玛丽娅·特蕾西亚依照诏书的规定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诸侯们群起而攻之,就此爆发。
1742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亚选帝侯、波希米亚国王卡尔·阿尔布雷希特利用诸侯们与玛丽娅·特蕾西娅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史称为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的继位虽然得到了诸侯们的支持,但不能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奥地利大公国(今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王国(今捷克),更不用说群雄并起的德意志地区。他既无兵又无饷,只是个挂名皇帝而已。正在此时,玛丽娅·特蕾西娅依靠奥地利皇室的力量打败诸侯,巩固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统治。
1745年,查理七世在四面楚歌声中去世,玛丽娅·特蕾西娅迫使查理七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放弃了继承要求,并巧妙地使自己的丈夫前洛林公爵弗郎茨·斯蒂芬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作为一个女强人,玛丽娅·特蕾西娅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她的丈夫于1765年去世,他生前只是一个寻花问柳形同虚设的皇帝(不过女王与夫君的关系始终和睦,且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当年是在王室传统中难以想像的自由恋爱下结为连理)。
1780年玛丽娅·特蕾西娅去世之前,她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皇帝一直保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她的女儿们则在欧洲各国保持着王后的地位。其中最有名的是她的小女儿、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她的另一女儿玛丽娅·克里斯蒂安娜在破例的准许下嫁给了萨克森选帝侯的幼子阿尔贝特·卡西米尔(一位光蛋王子),并以泰斯辰公国为嫁妆;在岳母的刻意提拔下,两夫妇后来一起担任过荷兰和匈牙利总督。玛丽娅·特蕾西娅的另外两个女儿玛丽娅·阿玛丽娅许配给了帕尔马公爵,玛丽娅·卡罗莱纳则嫁给了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一世。
玛丽娅·特蕾西娅无疑是成功的统治者和政治家。在晚年,她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的战争和维护国际和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对俄罗斯帝国女皇和普鲁士国王的敌对情绪,列强对波兰的瓜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得以进行。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 1757年8月30日,在(1756—1763)期间,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的俄国军队(5.5万人)和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指挥的普鲁士军队(2.4万人)在大耶格尔斯多夫(前东普鲁士因斯特堡,今切尔尼亚霍夫斯克西南的居民点)进行的一场交战。
俄军于8月10日攻占因斯特堡之后继续向东普鲁士腹地挺进。普军在韦劳占领阵地,切断了通向柯尼斯堡的去路。阿普拉克辛查明普军阵地坚固,遂挥师阿伦堡城,从南面迂回普军阵地。俄军到达普雷格尔河,渡到左岸并配置在大耶格尔斯多夫东北的多林地。阿普拉克辛认为普军不会首先投入战斗,而将会竭力阻挠俄军向格尼斯堡挺进,于是开始率军抄捷径穿过密林,沿着唯一的、难以通行的道路奔向普军阵地。莱瓦尔德识破了阿普拉克辛的意图,利用俄军行动迟缓的弱点突然发起冲击。这在阿普拉克辛军中引起了混乱。但是莱瓦尔德急于利用有利的形势,既未组织侦察,也未向既定的俄军翼侧,而是向其中央实施突击(向洛普欣的第2师)。普军的第一次冲击被打退。但俄军未能顶住这个方向上的再次冲击。普鲁士步兵遂向第2师后方迂回并迫使它退却。普军不让俄军其他部队从森林中出来展开战斗队形就直接向其冲击。当时指挥一个旅的将军使俄军摆脱了困境。他定下向普军反冲击的大胆决心,带领2个团迅速穿过森林,在林缘展开并向普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这使正在退却的俄国部队有可能变换队形并使战斗进程变得对自己有利。在左翼行动的顿河哥萨克打得出色。他们在普鲁士骑兵前面后撤,将普军引至俄国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当普军骑兵被打散并开始后撤时,转而追歼之。骑兵的溃败和俄军加强突击导致普军总退却。俄军获得来之不易的,但却是重要的胜利。普鲁士军队损失5000人和29门火炮。
此战,俄军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士兵的坚定性,鲁缅采夫机动行事,正确确定反冲击方向和时刻,以及其他许多指挥官的勇敢行动。莱瓦尔德军败退到普雷格尔河右岸,从而让开了通向柯尼斯堡的道路。但阿普拉克辛并未乘胜前进。他于9月5日占领阿伦堡之后,把军队引向蒂尔西特,理由是军队物质保障过差。他消极行动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竭力讨好保皇党人,因为保皇党人的靠山彼得·费多罗维奇皇储(后来的彼得三世)反对同普鲁士进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