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晋阳起兵时李渊是否真的被“胁迫”?
末年,天下大乱,广大“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隋朝摇摇欲坠。此时,太原的集团开始起兵,迅速攻克长安,翦灭群雄,建立唐王朝。
李氏集团行动的起点就是晋阳起兵,关于“晋阳起兵”《新/》记载得十分清楚。
我们来看看,《旧唐书?高祖纪》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而同书《太宗纪》也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新唐书?高祖纪》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己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当李渊得知真相后,先是“大惊”,“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己而许之。”
从以上两书的记载可见,都认为太原起兵的首谋为李世民,而李渊只是被动接受,甚至还被“胁迫”。
那么,历史真的就是这样吗?
我们暂且不论李世民是否修改过《新/旧唐书》,先来看看其他史书的记载。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时,暗地里高兴得不得了,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可见,李渊早有“叛逆”之心。
再来看看《旧唐书》里的其它记载。如《旧唐书?字文士及传》记载,早在晋阳起兵前四五年,李渊就与字文士及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才十三四岁,不可能“胁迫”他爹吧。
又如《旧唐书?夏侯端传》载,615年,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其剿灭当地的起义军。此时,副使夏侯端劝他早作反隋准备,李渊“深然其言”。
可为什么很多史书描写晋阳起兵前的李渊“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呢?不得不说这是李渊的高明之处。
要知道,起兵就是谋反,弄不好要诛九族的。
再说 李渊的母亲为隋文帝姐姐,李渊和还是表兄弟关系,他的一切都是杨家所给。
加上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童谣,生性多疑的杨广就将李渊派遣到山西、河东担任抚慰大使,负责平定内乱,之后又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派了王威、高君雅为副守将监视李渊。
李渊哪里敢地“起兵”?
早有吞并天下的李渊,起兵前主动与突厥“联合”,“讨好”李密,还注重培养人才,求贤若渴,招兵买马。
晋阳起兵后,李渊听取谋士意见,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为战略方针,将军队三分,分为左、右、中三路实施进攻,李渊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长子为左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右军大都督,四子李元吉为中军大都督。
而当时隋朝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镇压农民起义军,李氏集团的大军才能,连连胜利。
仅用六个月的时间,李渊就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代王为帝,即,改元义宁。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覆灭。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