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贪官朱大典是怎么死的 他是怎么以身殉国的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这是《鹿樵纪闻》中记载的两句诗,出自于南京的一个乞丐之手。当时清军大军南下,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朝廷顷刻之间崩溃瓦解。原先、峨冠博带的朝廷大臣们,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人以身殉国,其他人大都要么屈膝投降,要么仓皇逃跑,置圣贤教诲和忠义廉耻与不顾,种种丑态,连要饭的乞丐都看不过眼,写下这首诗讥讽他们。
明朝覆灭之际,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衡量明朝官员品行的试金石。原先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朝廷重臣们,如、等人,深受皇恩却临危变节,为了,当了可耻的叛徒和汉奸。而很多、屈居下僚的小官吏,却宁死不降,以死报国。如南明户部主事黄端伯,在清兵入城后,他在家门上写下几个大字大明户部主事黄端伯不降,连都对他的气节佩服不已。
更为离奇的是,有一个在明朝声名狼藉的贪官,平时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国破家亡之际,他做了一件事震撼世人。此人就是明朝大臣朱大典。朱大典,浙江金华人,出身贫苦,一度栖身破庙。但他胸怀大志,酷爱读书,因家里太穷,连上私塾的钱都出不起,于是经常站到村里私塾的窗户下面,隔窗偷听。就这样,朱大典靠着“偷师”和自学,于四十四年考取进士,成为大明朝的官吏。
朱大典从山东某地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步升任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凤庐巡抚等职务。他在任期间,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兵。当时明朝已经进入末期,内忧外患,刀兵四起,朱大典虽是文人出身,却胆勇过人,晓畅兵机,是个将帅之才。在福建期间,他率兵屡次挫败荷兰“红毛番”的进攻,在山东期间,军阀起兵叛乱,纵横劫掠无人可敌,却被文臣朱大典杀得丢盔弃甲。
朱大典为官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贪婪成性,是个名副其实的贪官。史料《东南纪事》记载,他在任凤庐巡抚期间,贪婪凶暴,搜刮勒索民财,婪索财贿,其穷凶极恶之状,被人形容为“乳虎苍鹰”,“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可敌国”,靠贪墨积累亿万资财,是明末的大贪官。十六年,朱大典遭到御史弹劾,丢官罢职,回到老家金华。令人不解的是,在明朝危亡之际,贪官朱大典的表现却让人始料未及。
《东南纪事》记载,隆武元年,清军挥师南下,经略江南。面对清朝大兵压境,朱大典一不跑二不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聚草屯粮,购置器械火药,组织起一支队伍,守土自保。此时成立不久的南明弘光朝廷已经覆灭,南明隆武帝在福建继位,授予朱大典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让他负责担任浙江金华一带的防御守备。朱大典慨然领命,决心与清朝死战到底。
《南》记载,隆武二年六月二十三,清朝亲王博洛率领大军包围金华城。清将先派人送来招降书信,朱大典毁书斩使,决不投降。清兵随后大举进攻金华,朱大典打仗果真有一套,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死守孤城二十多天,清军伤亡惨重,始终不能破城。清军援军源源不断而来,还带来大量火炮,日夜攻打。金华城守军渐渐伤亡殆尽,粮尽援绝,凭着一腔忠义之心做着的苦斗。
七月十六,清军攻破金华。朱大典抱定必死之心,别无他念。但他忽然想起火药局中还残留有大量火药,若留下来被清军所用,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们。于是他和总兵、副总兵吴邦睿三人,来到火药局,把残存的火药集中到一起,然后把火药桶绑在身上。他的十几个随从也要随他一起赴死,被他厉声呵斥“速去!吾将有事!”把他们驱散后,举火引燃火药,一声惊天动地轰鸣,朱大典等人,只留下浩然之气长存人间。
朱大典以身殉国的壮烈事迹,传遍天下。战火中幸存下来的金华百姓,论及朱大典之死无不怀念。朱大典当年栖身的破庙被修葺一新,四时祭拜,他当年苦读诗书的地方,建立了“朱大典读书处”的石碑,遗迹至今尚存。清朝编修《明史》时,对朱大典的勇气和气节也十分敬佩,称赞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四十二年,朝廷为提倡,在金华双溪驿修建青石牌坊一座。
从贪官朱大典的慷慨赴死,人性复杂由此可见一斑。朱大典虽有过贪墨劣迹,但在国破家亡之际,却能舍生取义,保全气节,从这一点来看不失为一个忠臣。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