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弥一郎战后为什么不回国 战前都发生过什么事情
林弥一郎,出生于1911年,逝世于1999年,曾用中文名—林保毅,是日本大阪河内郡人,时期参加过侵华战争,时任日本陆军少佐。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辗转投降了我军,并在后来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飞行教官。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东北老航校,他和他下属的第二航空团第四教练飞行队帮助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空军飞行员。
参加过侵华战争,并在战争中因为表现突出,从一个普通兵晋升为了少佐,而后又投降了我军,帮助中国人民培养了第一代飞行员,可想而知,这个人物必然充满了争议。
在前几期文章中讲到的帮助过国民政府建立空军的陈纳德,曾与这位林弥一郎有过正面交锋。1942年8月的一天,陈纳德率队突袭日军,遭到日军的拦截,在桂林上空,驾驶97式战斗机的林弥一郎与驾驶P-40的陈纳德在空中展开激战,最后日军惨败,林弥一郎的飞机被打穿了34个窟窿,险些丧命,但是最后还是凭借自身过硬的驾驶技术的从战场中脱离,活了下来。他是那场惨烈战役中留存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日本宣告投降后,一开始林弥一郎拒绝向我军投降,并带领300多人,遗弃日军基地的机场和40多架飞机,向南边逃窜,躲藏于凤凰城以北的摩天岭山区中。后来多亏了政委刘光涛和指导员聂遵善,他们的劝降让林弥一郎感受到了作为战俘的一种尊重,于是决定放弃抵抗,并反省了自己的罪行。
林弥一郎后来在《我与中国》一书中回忆道:以前,在新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有关缴械的画面和场景,都是在对方刺刀的威逼胁迫下解除武器的,那场面让人难堪之极。但在这里,我们没有看见过一个端着刺刀的中国战士,他们甚至极力回避用“解除武器”这个词,而是用交出武器。他们的想法周到,不使我们感到屈辱和难堪。
林弥一郎受降后,我军共接收了他所在的飞行大队各式飞机46架及相应的配套器材配件,此外还有17名经验丰富的战斗飞行员,24名技术熟练的机械师,外加180多名的地保人员。1946年,林弥一郎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主任教官,为中国人民空军培养了第一代飞行员,所以有些人也称他为“中国空军之父”。10年之后,林弥一郎回到日本,遭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非议,不过他坚称: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