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仁宗”有好几个,为何他在位不足一年评价
很多人都不了解中国历史上“仁宗”有好几个,为何他在位不足一年评价如此之高?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历史上的“仁宗”有好几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任“仁宗”——北宋的第四代。宋仁宗13岁即位,53岁驾崩,享位41年。从他当政的来看,他也真当得起一个“仁”的称号。
“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就是 “仁”,其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将其定义为“爱人”,称能推行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者即为“仁”。
宋仁宗将“仁政爱人”推上了一个极致, 为后世帝王树了一个榜样、立了一根标杆。
之后的几个王朝,也都出现了被冠以“仁宗”的皇帝的“”孛儿只斤 ,的“”;的“”爱新觉罗。 这三个仁宗皇帝中,做得最好、处事风格最接近宋仁宗的,应该是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的在位时间是所有“仁宗”皇帝中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但这并不妨碍到他成为一代英主。
《明史》对朱高炽的评价是 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书。 假使老天能让他多活几年,涵濡休养,德化兴盛,绝对可以与“文景”之治相媲美。
说起来,朱高炽的“仁”,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朱高炽的父亲是,母亲是明朝开国第一大将之女徐氏。
按理说,父亲是武功赫赫、的剽悍帝王,母亲又是将门之女,朱高炽多少会遗传上一些尚武的因素。
朱高炽在儿童时代,除了接受正统的儒家学术教育外,也按父亲的要求练习武术和箭术,《明史》记“稍长习射,发无不中”,箭术是很高明的。
但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对武学没什么兴趣,只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
的众多儿子中,统兵能力最出色的是燕王朱棣。
明太祖由此对燕王几个儿子的统兵能力特别感兴趣。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被册为燕世子, 明太祖让他和秦、晋、周等三个世子在某天清晨一起去检阅军队。
朱高炽回来得很迟。明太祖非常奇怪,问其原因。
朱高炽回答说, 清晨太冷,我让士兵们吃完早饭后再检阅,所以回迟了。
明太祖是个饱经战火、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开国皇帝,对士兵很有感情,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就被感动到了。
真是个好孩子! 明太祖对这个温和、沉静的少年好感陡生。
没过几天,明太祖有意要考察这个少年的处政能力,让他分阅奏章。
朱高炽慧眼独具,很快就从中挑选出了那些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来进行表述。 明太祖听得频频听头。
明太祖有留意到,凡是奏章上的文字错误,朱高炽都有意回避不作奏述。就不客气地指出来,问“这些地方明显有错误,你是不是疏忽了?”
朱高炽脸色平静,如实回答说“没有疏忽, 只是觉得小过失不足以惊动皇上。”
明太祖满意地笑了,又问“尧、汤时,水、旱灾频繁,百姓依赖什么生存?”
朱高炽想也不想,回答说 “依靠圣人有抚恤百姓的政策。”
明太祖喜形于色地说 “这孩子有做圣人的潜质啊。”
朱高炽有做圣人的潜质、有善心,、懂得施行仁政的道理,但并不代表他毫无武略。
朱棣起兵靖难,朱高炽留守北京。
建文帝的大将一度领五十万大军杀到了北京城下。
形势危急,朱高炽并不慌乱,迅速组织起城内仅余一万多人的军队, 以坚忍不拔之志阻挡住了李景隆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
这场北京城保卫战对靖难局势的走向有决定性的意义, 该战也是朱高炽在武略表现上最光辉的一笔。
朱棣即帝位后,有很多时间都花在北征上,朝中政务主要由朱高炽打理。 朱高炽也不负圣望,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
,朱高炽也借此机会来推行自己政策, 为自己后来的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某个角度上说,朱高炽享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当政时间却也不短。
而当朱高炽终于登上帝位,他便雷厉风行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力图纠正永乐时期司法的弊病,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 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
朱高炽认为,很多被判死刑的人可能是捏造的罪名的受害者。由此,他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务必复查每一个判定有死刑的案件。他还颁布一份诏令,告诫司法当局,所有刑罚都要根据法律判决,且在宣判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 又明确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并尽量避免株连犯人的亲属。
朱高炽对父亲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很不以为然,连接颁布了几道诏令,取消皇帝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 停止宝船下西洋, 停止皇家的采办珠宝等等。
朱高炽还积极选用贤臣,削汰冗官,将可有可无的官员被解职,派监察御史到全国各地去调查官员的政绩,并为官僚机构的任命寻求合适的人选。
, 朱高炽处处以仁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修明纲纪,爱民如子, 不断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山泽,供农民渔猎。
朱高炽的做法,让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为后来的“”打下了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 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47岁。 庙号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葬于十三陵献陵。
值得一提的是, 十三陵中,献陵的修建是最俭朴的。
朱高炽临终前留遗诏称“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这句话的大意是, 我做皇帝也没几天,没给人民带来什么恩泽,不要为我的丧事加重人民的负担 , 请一切从俭。
宣宗即位后,遵照了朱高炽遗诏,也秉承朱高炽的遗志,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后世史学家评价明仁宗、宣宗父子说 “ 明有仁宣,犹如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明仁宗朱高炽,实乃当之无愧的一代仁君!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