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敢用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谋?活该七次北伐一次没成功
的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为何不敢用?活该七次北伐一次没成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219年,夺取了汉中,从后人的上帝视角来看,这个时刻成为蜀汉最鼎盛的时刻,实行的战略条件已经完成了(跨有荆益二州)。同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返回成都时,在汉中太守的人选上,地选择了魏延。
汉中这个地方,是整个益州的北大门,是抗衡曹魏的最前线,也是未来北上以图中原的桥头堡。镇守此地的大将,肯定是未来北伐的先锋,刘备集团内部都认为此职务非莫属,同样,魏延也没觉得自己难堪大任。相反,他豪气冲天地对刘备说:如果派十万大军来,我将替大王消灭他,如果曹操率全国之军来犯,我将替大王挡住他。刘备对此。
从刘备对等人的评价来看,还是颇有帝王识人之力的,镇守荆州的可谓是个全才,那么汉中的魏延,在刘备心中几乎可以和关羽同档。
然而时不待蜀,关羽在荆州的覆灭彻底打乱了刘备集团的计划,的惨败不只彻底让隆中对的计划化为泡影,魏延也长期无仗可打,这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失意呢?
然而失意没有停止,平定南方叛乱,上奏《出师表》决定北伐,魏延作为大将随军出征,我们可以想象,从219年出任汉中太守到227年随,这整整八年的时间,魏延对于从汉中出发的北伐肯定有过无数次的构思,而且这种构思还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诸葛亮大军到达汉中时,魏延建议,自己单独率精兵一万,从子午谷向北,直达长安,然后诸葛亮大军出斜谷,两军在长安会师。
这个计划堪称是三国时期长途奔袭计划之最,但是很可惜,长期远离政治的魏延并不是北伐的总负责人,同样也不是最高决策人,诸葛亮的性格和作风是不允许该计划的,陈寿评价诸葛亮治军为长,奇谋为短,这是很客观的。就连诸葛亮自己也说:先帝知臣谨慎。当年出斜谷降服三秦,在诸葛亮看来,只有平坦大道才是北伐的上策,魏延提倡的宜急不宜缓是不符合诸葛亮战略的。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魏延的这个计划会尘封在历史中,可是恰恰相反,诸葛亮北伐无果,魏延的计划就因此被后人反复提起,在历史不能假设的前提下依旧引得后人无数遐想,如果魏延成功了,蜀汉会不会真的兴复汉室,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出现一个后汉?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魏延卷入和的内斗而被杀,在他死后29年,他一直的蜀汉也亡国了。
近日热播的《虎啸龙吟》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汉中北伐的大营中,众人都感觉魏延的计划过于冒险,大有讥讽的语调,本以为魏延会就此退让,不料他却一脸豪气向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丞相,如果十日不到长安,请先斩我头。
这个表情,像极了八年前,从刘备手里接过汉中太守时的那份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