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光绪帝恨之入骨,为什么出逃的时候还要带上他?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逃时为何要把恨之入骨的帝带在路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是的亲侄子,又是她的亲外甥。在很长的时间,慈禧太后是把光绪帝当作亲儿子看待的,也寄予厚望。
,一场“”,让他们从血浓于水的亲人,变成你死我活的仇人。
此后,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堪称恨之入骨。她一度想废黜了光绪帝。可是,由于西方列强坚决反对,这才作罢。于是,慈禧太后便以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为由,将他囚禁在瀛台。
瀛台不是台,而是中南海里面一个小岛。因其四面临水,对于光绪帝来说,更像是一座与世隔绝的监狱。
身处瀛台,光绪帝一日三餐是一些又冷、又硬、又没滋味的残羹剩饭。他哪怕使用一个铜钱,都必须征得慈禧太后同意。,他外出时,身上常常买一碗杏仁茶的钱都没有。
这样就够了吗?不可能。慈禧太后不放过任何一个折磨光绪帝的机会。
慈禧太后喜欢在宫中看大戏,是一个资深“戏迷”。她看大戏时,常将光绪帝叫来,陪自己看戏。而只要光绪帝在场,慈禧太后必点戏目便是京剧《天雷报》。《天雷报》讲述一个叫保的人,自小被养父母带大。可是,张继保考中状元、飞黄腾达后,却不肯认养父母,结果被雷电劈死。
这简直就是指着光绪帝的鼻子,骂他没有良心,要遭天雷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华。就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的那一刻,慈禧太后匆匆忙忙地逃出紫禁城,往西边而去。官方的名义是“西狩”,意思是到西边去打猎。
慈禧太后西逃,带的人马不多。除了亲近的皇族成员、必要的侍卫随从外,她还将光绪帝自始至终带在身边。
慈禧太后既然对光绪帝恨之入骨,为何还要带他一起逃难?
分析一下,这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光绪帝是慈禧太后所有权力的来源。
慈禧太后是晚清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她的权力来自哪里?两个字皇权。
享国268年。虽然到了帝之后,的权力已经越来越小。光绪帝被囚禁后更是跟一个傀儡差不多。可大清王朝还是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姓“叶赫那拉”。
受清朝祖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慈禧太后岁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获得了最高权力,但仍然不能取而代之,像那样废掉光绪帝,公开称帝,让大清王朝改姓“叶赫那拉”。依然只有光绪帝才具有皇权的正当性。她必须借助光绪帝的身份,才能够掌握权力。这就是为什么慈禧太后下诏公布重大事项时,必须要使用光绪帝的名义。
换句话说没有光绪帝,慈禧太后什么都不是。光绪没了,慈禧太后也就岌岌可危。所以,慈禧太后在西逃路上,一定要将光绪皇帝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
二是害怕光绪帝留在北京城会逃离自己的控制。
慈禧太后从心里不喜欢光绪帝,巴不得把他留在北京城。至于他留下来会面对什么悲惨的命运,完全不是思考的重点。
,慈禧太后又不放心将光绪帝留在北京城。光绪帝留在北京城,不确定因素太多。特别是,西方列强一直视光绪帝为大清王朝合法领导人。上次,正是他们阻止了慈禧太后废除光绪帝的努力。如果光绪帝留下,很有可能会逃离自己的控制,通过西方列强的帮助,重起炉灶,培育一批新的势力,从而将远在京城之外的自己抛离权力核心。
,光绪帝留在北京城,还会获得与全城军民并肩作战、共赴国难的良好声誉,赢得民意的支持。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让光绪帝一个人去做呢?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