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这一生到底效忠于谁?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奕訢他的一生到底向谁效忠?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是晚清史上一位非常特别的重量级人物。奕訢作为的第六个儿子,帝的有力竞争对手,无论是正传还是稗史,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他的生平和事迹。在道、咸、同、光四朝,我们都可以看到奕訢活跃的身影。
据史书记载,道光老皇帝当年选择继承人时,在自己的两个儿子奕詝(zhǔ)和奕訢之间颇为犯难。论能力,无论是文韬武略,奕訢都毫无疑问地远远超过奕詝;但奕詝年龄稍长,而且与道光之间父子关系更加融洽。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道光还是传位给了自己更喜欢的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但,也许是为了表达对奕訢的歉疚,道光也敕封奕訢为恭亲王。
《·宣宗本纪》记载
“丁未,上疾大渐……总管大臣文庆公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是日,上崩于慎德堂苫次。硃谕‘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自以来的制度,是前一任皇帝把写有皇位继承人人名字的密诏藏在“鐍匣”之中,并放置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一般匣内只放置1封立皇储诏书,但道光却放了2封,可见他对奕訢的重视程度。
不知道当道光驾崩,文庆当众开启鐍匣时,先拿出的是那一份诏书。若先读到的是“皇六子奕訢……”,在场的咸丰会不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道光的爱护子女之举,看上去像是给奕詝和奕訢二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咸丰也知道,道光虽然疼爱自己,但也知道在治国能力上奕訢要高出许多,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倚重奕訢。
咸丰登基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奕訢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咸丰也试图听从父亲的安排,让奕訢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这也是大清第一个入军机处的亲王。但奕訢显示出的超强能力又让咸丰颇为忌惮。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咸丰北逃热河,卧床病重。自知命不久矣的咸丰陷入了困境——自己唯一的儿子尚且年幼,在他能成长到之前,如何才能平衡朝中的各种势力?咸丰视之为最大威胁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恭亲王,选择将其直接踢出了权力中枢,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奕訢与合谋发动“”,夺取了政权。
一开始,奕訢和两宫尚能合作得亲密无间。但随着慈禧能力与野心与日俱增,借失利的借口,一举扳倒了恭亲王在朝中的势力,让奕訢投闲置散了整整十年。
可以说,奕訢此次被撤职,已经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尽管大清在十年后甲午战争中惨败,慈禧又重新启用了奕訢。但此时他已垂垂老矣,能力和声望远不如前,已经无法力挽狂澜。
1898年,奕訢病逝,“恭忠亲王”,配享太庙,谕旨“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奕訢死后所得到的待遇很有意思,超出了一般亲王的礼制。,奕訢死后光绪宣布“辍朝五日”,比一般的王公重臣要多出2天。而配享太庙,在历史上也是只有这样的亲王才有资格享受,奕訢是清王朝一位入太庙的亲王,上一位则是。
而奕訢得到的谥号“忠”,也有些。实际上,奕訢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在他一生中,并未显露出野心,但因为年轻时能力太强,一直被上位者所提防。所以这个“忠”字,代表了慈禧对这位小叔子的认可。
慈禧为何在关头,认为奕訢得配一个“忠”字?一般认为,这可能与奕訢临终前的两段这遗言有关。
,恭亲王临终时,对朝政大事并无过多的干涉权力,但他的话在皇室宗亲之中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他的这两段遗言,对大清当时的人事安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万不可轻信康有为。这段话记载在胡思敬的《戊戌履霜录》中,“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也。”
二是当时《申报》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恭亲王临终前,光绪前往探视,问朝中谁可重用,奕訢对曰“除合肥相国积毁销骨外,京中惟荣协按禄,京外惟张制军之洞及裕军帅禄,可任艰危。”光绪又问“翁同龢如何?”奕訢说“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
虽然上面两则小故事并非正载,但从后来朝廷人事变动来看,与这两段记载是不矛盾的。
表面上来看,恭亲王临终前向光绪弹劾了康有为和翁同龢,是阻挠维新变法之举。其实当时朝堂上的开明派,如、张之洞等人,一开始是支持维新变法的。但改革步伐过快,往往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恭亲王作为开明派的领袖,说出这样的话,也反映了后期开明派对此改革态度的转变。
而恭亲王遗言的第二层意思,是打击“帝党”,支持“后党”。在光绪和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其实光绪的力量非常薄弱,所能倚靠者,实际上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一人。而恭亲王提到的几位可予以重任的封疆大吏,李鸿章是慈禧的忠实拥趸,荣禄是慈禧从小青梅竹马的伙伴,张之洞更是慈禧一手提拔上来的,全都是慈禧的心腹重臣。可想而知,当慈禧和光绪听到这番话时,分别有多么高兴和沮丧了。
可以认为,恭亲王奕訢临终前的这些话,得到了慈禧的认可,是他得到“忠”字作为谥号重要原因。,若认为奕訢只是为了身后得个美谥,而故意讨好慈禧,却也未免太看低了这一代贤王。实际上,奕訢的遗言还有第三层含义。
自运动以来,军衰落,等汉臣崛起,汉臣掌握军政大权,对满清而言是个威胁。恭亲王推举荣禄,其实是希望满人重掌军权,保卫大清江山。而他对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康有为等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基于自己对各人能力人品的观察,所得出的中肯结论。
,奕訢尽管一生中宦海浮沉、大起大落,但他临终前心心念念的,无非还是忠于爱新觉的大清江山。所谓谋国尽忠,死而后已,放在恭亲王奕訢身上,也可谓是非常恰当的评价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