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真的毒死了司马昭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传统文化 2022-07-08 07:57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很多人都不了解真的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吗?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正史中记载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是因中风猝死,不过在野史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即司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人根据司马昭喜爱自己的幼子司马攸,曾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而选择性忽略长子司马炎,要不是众大臣的反对,司马炎很可能丧失继承人身份这一点来说司马炎对自己的父亲怀恨在心。其实细想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就在于:

  司马炎虽是晋国的开国皇帝,但晋国的基业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马昭,伯父司马师,祖父司马懿打拼下来的,尤其是对他的父亲司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间,大臣都臣服于他,军队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马昭去世前,司马昭已经明确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身份已经确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马炎,大局已定,司马炎没有必要冒杀死自己父亲的这个风险。万一失败,岂不是一无所有?

  再说自己的父亲又没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经是继承人了,只要低调,安心等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所以司马炎毒死自己父亲的这个说法,窃以为是不合理的。

  天时(嫡长子),地利(整个国家都在他们司马家掌控之下),人和(众大臣都支持他)司马炎都占,为什么要去冒弑父的风险呢?

  所以,司马昭不是他的儿子司马炎毒死的,不要相信野史传闻,真实历史是司马昭病死的,是中风而死。

  电视剧《演义》为什么把司马昭说成大笑而死呢?其实个中原因还是中风引起的。中风都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司马昭灭蜀国后,俘虏了后主,他为了试探刘禅是否有野心复国,故意试探他,当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时,司马昭看到刘禅的窝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由此可见,司马昭是情绪激动而引起中风而猝死。

  说司马昭是被儿子司马炎毒死的,始作俑者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罗贯中故意把这件事写的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亲们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了,司马昭这个人阴毒和狡猾是儿子司马炎可望不可及的,司马昭的智慧无人能及,他曾经在灭蜀国时,能"一石三鸟"——一计杀三贤。

  第一杀了征西大将军钟会,钟会可不是小人物,是曹魏权臣钟繇的儿子,看过军师联盟的亲们对其父子并不陌生吧。

  第二个杀的是征东将军邓艾,邓艾是灭蜀国的人物,能灭一国的人,没能力行吗?

  第三个是捎带杀了蜀国大将军,姜维可是的徒弟,论谋略姜维是蜀国顶尖人物。这三个人都是人精,都被司马昭收拾了,你说司马昭厉害不?

  有道是:"",这句话道出了司马昭谋权急迫的心情,对于权利之争,司马昭是教父级别的人物,无论是和哥哥司马师争权,还是作为次子上位的谋略,司马昭做的相当出色,也就是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司马炎所思所想,司马昭闭着眼也能猜出来,事实也确实如此。

  司马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司马炎,二儿子是司马攸,由于哥哥司马师无子,老二过早早过继给了司马师。这样以来,司马炎自然被立为了世子,换言之,没人和司马炎争皇位,再者说了,当时司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还是呢。司马昭只是被封晋王,司马炎没理由毒杀父亲,是皇帝曹奂的,换言之,司马炎只是捡了了个大便宜,摘了父亲的桃而已。

  罗贯中如此写,无非是诋毁西晋建立的合法性,诋毁司马家族。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故意混淆是非,但老罗可没有直说,换言之,他也不能肯定司马炎毒杀了司马昭,把这个谜留给了读者。

  (皇帝曹奂欲封昭晋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国演义》

  罗贯中写的很巧妙,这就是考验读者的智慧,他也写出了真实的中风,同时留下了一个迷局,指着司马炎而死,你自己判断去吧,也许是……?也许是……?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