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为什么不重用潘夙?原因是什么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潘美重孙堪称名将,为何不敢重用?原来他是后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潘美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加上他的女儿嫁给,所以家族非常显赫。潘美的后人不少,但像他这样能干的人却不多,除了潘夙外。潘夙生活在到年间,历任地方知州,素有军事才能,朝中大臣也多次向皇帝推荐。宋神宗也亲自召见过潘夙,感到非常满意,但就是不肯委以重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宋仁宗在位时期,潘夙因“上书论时政,授仁寿主簿”,后来又升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此时附近叛乱,潘夙“专制蛮事,亲督兵破其团峒九十”。后来邵州知州郭逵作战失利,潘夙当机立断,派出援兵,扭转战局。战事结束,潘夙没有自陈其功,朝廷了解情况后,加封他为太常少卿。
嘉佑八年,潘夙一度被贬为“监随州酒税”,之后被重新用知光化军。当时朝中有不少大臣向皇帝推荐潘夙,说他有将帅之才,“大臣以将帅才举之”。宋神宗得知后,亲自召见潘夙,“召对,访交、广事称旨”。宋神宗虽然很满意,但依然“用其艺文”,“还司封郎中、直昭文馆,复知桂州”。1075年,70岁的潘夙病死,文武兼备的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既然潘夙有将帅之才,人甚至称其为“名帅”,那么宋神宗为何不肯重用他呢?原来这和潘夙的身世有关!按照《》的记载,潘夙是“郑王美从孙”,但其实这是错误的。从发掘的目前出土的墓志来看,潘夙的父亲名叫潘承裕,潘承裕的父亲名叫潘惟吉,而潘惟吉是潘美的从子,换言之潘夙应该是潘美的重孙辈。
北宋人却记载了一件事,揭开了潘夙的身世!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领众将入宫,看见宫女抱着一个小孩,询问之后得知是柴荣的儿子。原来除了小皇帝外,柴荣还有三个尚在襁褓的儿子,分别叫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当时潘美对赵匡胤说“臣与陛下俱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
最匡胤说“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于是潘美抱着这个孩子回到了自己家中抚养,之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这个被潘美抱养的孩子,就是潘惟吉,而他的真实身份是后柴荣的儿子!在编写的《》中,明确记载柴熙谨是病死的,而柴熙让、柴熙诲却“不知其所终”,恐怕是有意为之。
在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方墓志,墓主人正是潘惟吉的儿子潘承裕。墓志中写道,“叔祖郑武惠王潘美”,而没有写他的祖父是谁,这种写法非常不符合惯例。潘美的籍贯是大名,而潘承裕写的却是开封,或许他们原本就不是一家人。
而潘夙的真实身份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所以即使他很有军事才能,宋朝皇帝也不敢交给他兵权,委以重任,毕竟他们的皇帝是靠陈桥兵变得来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