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55岁病重,武则天为什么还去洛阳?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李治是大唐第三位,本来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帝王,奈何身体不好,患有家族遗传病,发病起来确实很痛苦,所以朝中大权尽付之于老婆。到了55岁那年,武则天也看出来了,李治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让丈夫好好休养,不要动弹了,可是武则天却执意要离开长安,到当时的东都洛阳,沿途竟然还让盗贼头目负责护卫工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武则天意识到李治一旦去世,继位者必然是太子李显,而这个儿子到时会不会老实听话,她是没有把握的,毕竟太子已经成年了,如果在那些支持李唐宗族的大臣怂恿之下,也有可能会不听话,那么自己到时还有什么理由垂帘听政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朝廷上安排自己的人手,最好是安排到宰相集团,毕竟宰相才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而京城长安,还有一些不是自己的人,这些人不方便动,随着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差,看样子随时都会一病不起,曾经经历过太宗去世后,政局变幻之苦的武后深知这时候必须好好经营,一个疏忽便会导致满盘皆输,她现在虽然顺风顺水,但还不能完全控制宰相集团,以其功劳和资历仍有一定影响力。如果可是换个地方,到了东都洛阳,把原来的政府班子留在长安,自己和皇帝到洛阳正好可以放开手脚,阔斧地改组政府,武则天希望摆脱长安城旧势力的掣肘,到洛阳去大干一番。而且速度要快、快、快!因为她病弱的丈夫,已经撑不了几天了。
这时正好有个好机会,因为当年关中大旱,粮食匮乏,斗米涨到300文钱,京城粮食储备不够,负担不了那么多人口,而东都洛阳则可以通过运河由南方调集粮食,于是,武则天抓住这个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一定要去东都洛阳。武则天借着关中饥馑的理由劝李治东巡洛阳了。因洛阳的漕运之便,库存了大批从江淮运来的粮食,可以解决政府官员的吃饭问题,从隋代开始便有关中灾荒赴洛阳就食的传统。
高宗虽已病入膏肓,但没有不答应的理由,但问题又来了:因为事件,朝廷跟军方关系微妙,武后也不愿让不为己用的军队过多前往洛阳,那么沿途找谁来保驾?这么好的机会决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武后,想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她找来了新提拔上来的监察御史魏元忠,要他负责沿途的保安工作。
可怜的魏元忠真是欲哭无泪,这样的主子也太难伺候了吧!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他一介寒儒,手下半个都没有,竟然叫他负责天子东巡,叫他怎么承担得起。然而朝廷诏命无可推拒,魏元忠半天,没奈何只好临时打开长安、万年两县的监狱,东瞅瞅西瞧瞧,看到里面有个说话作派似乎都很厉害的大哥模样的家伙,细细打听清楚,给这位囚犯打开枷锁,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番,道出来意:希望他能配合一下,帮忙管束沿途盗贼不要做乱。这位头目想着自己能为皇上护驾也是很光荣的事情,一不留神做盗贼做到这么有前途,就笑着答应了。
魏元忠于是发给他官服袍带,让他骑马跟随圣驾赴洛阳。这一手还真有效,沿途盗贼看见保驾护送的竟然是自己头目,不敢前来骚扰,一万多人马平安到达东都,就连私人财物都一文不少。天子出巡盗贼护驾,真是,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管他用什么方法,有效就好,这就是典型的风格。
武则天行事总是出人意料,然而她这种行事风格却往往有奇效,她借着东巡洛阳的机会,在李治去世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下了提拔了好几位宰相,虽然以前提拔宰相,至少要三品官员,可是武则天不管这些框框。只要是她觉得满意的,不官什么品级,都提拔上来了,后来,这些人成为她执政的主要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