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进宫看见柴荣幼子,他为什么没杀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所有的开国都非常忌惮前朝的皇室子弟。尤其是前朝皇帝的儿子,更是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杀掉。因为在皇权社会里。留着前朝皇子,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有人想利用前朝皇子们的影响力,就麻烦了。
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末年,由于皇帝的儿子们流落各地,,整个初年,甚至一直延续到末年,都还不断地发生借拥戴前朝皇子造反的事情。而清朝更是采用“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人”的方式,杀掉了不少无辜的人,造成了不少悲剧。
,奇怪的是,宋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柴家天下以后,并没有为难的儿子们,而且还把他们好好地保护起来。
柴荣一生有七个儿子。
前三个儿被后汉隐帝杀掉。
第四个儿子是,也就是赵匡胤夺位时候的皇帝。赵匡胤把他降为郑王,迁到房州。
其实,赵匡胤把柴宗训迁到房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万一有人拥戴柴宗训造反,那样就不好收拾了。最好的办法,是留在京城软禁看护起来。不过,赵匡胤没有这样做,算是对柴宗训的一种厚待吧。而且赵匡胤还赐给他“”,表示永不为难他。
第五个儿子名叫柴熙让,史料记载不知所终。不管是不是他自己躲起来了,,赵匡胤并没有杀他,也并没有因为不放心,派人追查他的下落。
第六个儿子柴熙谨和第七个儿子柴熙诲,则直接体现了赵匡胤对柴荣儿子的关爱。
按史料记载,柴荣的第七个儿子柴熙诲被宋朝开国功臣卢琰收为义子,改名为卢璇。乾德六年的时候,赵匡胤曾问过卢璇的情况。也就在这一年,公卢琰辞官归故里。有人认为,卢琰这样做,是因为他担心赵匡胤会杀了卢璇,才辞官。但事实上,由于赵匡胤采用“”的方式解除大将兵权。而卢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辞官的,应该和柴荣儿子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卢琰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卢璇。的时候,还封卢璇为殿前指挥使,授予武烈侯的爵位。其妻子也被封为夫人,可说说是很辉煌的。
最能体现赵匡胤善待子孙的,表现在第六子柴熙谨身上。当时赵匡胤带着众臣进宫的时候,看见一个抱着一个孩子。赵匡胤问是谁?回答说是柴荣的儿子柴熙谨。赵匡胤问怎么处理?说杀掉。很多人也跟着说杀掉,唯有潘美两手抓在柱头上,没开腔。于是赵匡胤说,我继位于周世宗,怎么忍心再杀他的儿子!然后问潘美什么意见?潘美说,我要是回答该杀,我是辜负了周世宗;我要是回答不该杀,我是对陛下不忠。赵匡胤笑道,那就给你吧。于是潘美把柴熙谨带回家,改名为潘惟吉。教他读书,后来,这个孩子还当了刺史。
这就是柴荣七个儿子的情况。看起来,赵匡胤对他们还是很不错的。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不忌惮柴荣的孩子们,还对他们那么好呢?我觉得主要有几点
一是赵匡胤性格宽厚。赵匡胤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他性格宽厚,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那样,忌惮功臣,忌惮前朝皇室子孙。他甚至也不提防自己的兄弟,因而造成皇位落入兄弟的手里。
二是柴氏子孙有人看管。除了柴宗训外,柴荣的的两个儿子都有人看管。也就是说,其实是把责任落实到这些大臣身上。这些大臣因为看管了前朝皇子,更加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而这样一来,赵匡胤反而非常放心了。
三是柴荣皇子年纪很小。被看管的两个皇子,年纪都很小。实际上,他们完全没有地位失落的意识。再加上看管他们的大臣,努力遮掩他们曾是皇室子弟的历史,,他们内心深处很平静,不起波澜。
四是赵匡胤的夺权平稳。赵匡胤在夺权过程中,非常平稳,几乎没有什么厮杀。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仇怨。没有仇怨,社会矛盾也不深,,没有人会想借机闹事。只要天下没有要闹事的,就没人会拥戴那些皇子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