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还出了一本书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耀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一个名叫孙耀庭。可以这样说,其颠沛流离的一生,成为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音符。
太监,是中国特有的宫廷文化现象。
在中国封建社会,太监也是一种官职,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皇家服务。因为有更多机会接触高官直至,所以当太监是穷苦人家的捷径。
孙耀廷,小名留金,1902年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自小家境贫寒,后父母又沦为乞丐。为了活命,家里决定送其进宫当太监。于是在1909年,小小孙耀廷便净身、立志当太监了,指望着改变家庭的困境。
运气实在是不太好,革命党人振臂一呼,延绵两千多年的封建大厦顷刻之间轰然倒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太监失业了,小孙耀廷只得返回家乡。
根据《优待大清皇室条件》,退位后的溥仪依旧享受供奉。几年后,由于袁世凯称帝闹剧的影响,溥仪趁乱重新在民间征招太监、婢女。孙耀廷的机会又来了,1916年,15岁的孙耀廷托关系终于进了紫禁城。因为没有什么背景,最初只能干些脏活、累活。
孙耀廷先在原摄政王府、后在载涛贝勒处当差。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家里,不久又返回紫禁城。先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因表现突出有幸伺候“皇后”婉容。服侍婉容的这段日子,也是他一身最难忘的记忆。
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逐出紫禁城。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返回老家的孙耀庭,依靠兄弟接济过活。因受不了村里妇女们的指指点点,后又到北京北万寿兴隆寺,和40多个命运相同的太监住在一起。整日走街串巷,拣些煤渣、废品维持生计。
“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孙耀廷对建国后的新生活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最初,政府每月发给他们16元生活费,由于孙耀庭读过私塾,属文化人,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因而还参加了政府的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每月工资35元。这在建国之初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
晚年的孙耀廷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
贾英华以孙耀廷的经历,出版了自传《中国一位太监》。
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晚年的心境。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一个太监,带着他一生的苦难和的幸福,离开了我们。孙耀廷的去世也意味那个畸形的封建社会离我们彻底地远去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