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为什么要策划处死商鞅?原因是什么
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是杀的,但做的这件事,已在策划处死商鞅了。
商鞅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杀的。不过说起来,其实是秦孝公策划了商鞅之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孝公在去世之前,曾想传位于商鞅。这件事在《》中有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秦孝公这个做法是非常反常的。我们知道,由于亲缘的先天原因,每个帝王都只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连传位给自己的兄弟都不太愿意,更别说传位给旁人了。就算在尧舜时期,从尧舜的本心来讲,他们也是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只不过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必须贤能的人主持政局,才能让部落存活下来,所以才会有禅让。一旦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到,比如禹时代,就无法推行了。
历史上也出现过帝王主动想把皇位(王位)让位大臣的想法,但这些帝王,大都是昏君,而且都不成功。比如战国时期,就曾把国君之位让给宰相子之。当时燕王哙年老昏庸,只想玩乐,不理朝政,才在其他人的蛊惑下干了这件蠢事。还造成了他的儿子太子平造反,引发了一场战争,严重削弱了的实力。
也想把皇位传给他的男宠,汉哀帝也是明显的昏君。
秦孝公不是昏君,就算他违背人的天性,大公无私,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他也明白,这样做,将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再说了,秦孝公也没有道理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一者,秦孝公不相信尧舜禅让之道。讲尧舜禅让之道的,是儒家学派。秦孝公重用法家的商鞅,追求霸业,就是他不喜欢儒家学派的表现。二者,秦国当时并不需要一个挽救危难于即倒的人物。秦国变法以后,十分强大,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强势人物出现,也缺乏尧舜禅让时期那样严酷的环境。三者,太子秦惠王并非昏君,其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根本不用让别人来主持政局。
所以说,如果《战国策》的记载没有错的话,秦孝公的做法是很让人费解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秦孝公在策划商鞅之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后,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巨大的威信,秦孝公担心自己去世后,商鞅会利用这个威信做大。商鞅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法令,依靠法令的高压,不但让全秦国的老百怕他,连王公贵族都怕他。包括太子,他也曾用法在他身上。可以说,这样一个人,在秦孝公去世后,他要做大,是很容易的。,秦孝公在去世前,才主动让位给商鞅。了,商鞅是肯定不敢接受的。商鞅不接受,这就相当于给商鞅套了一个紧箍咒,意思是,我已经传过位给你,你却不要,那以后你就别想要夺位了。
秦孝公的这个做法,和后世对诸葛说“君才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话,其用意是完全一样的。
第二,秦孝公想把商鞅和秦惠王的矛盾激化。
商鞅曾经因为严格执法,得罪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王,可以说,商鞅和秦惠王已经有了矛盾。现在秦孝公再提出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样,将让秦惠王和商鞅的矛盾变得更大,更不好调和。秦惠王上台后,一定就会收拾商鞅。
第三,秦孝公想把改革产生的怨气全部推给商鞅。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改革,既有红利,也会产生矛盾,产生很多怨气。商鞅变法,让秦国富裕、强盛起来。,也造成了很大的怨气,尤其是让自己的利益被割让的王公贵族很不满。这个怨气,必须要找一个人来当,全推到他身上。对于秦孝公来说,他自然不愿意把怨气堆在自己儿子头上,就只能堆在商鞅头上。
,秦孝公提出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就是一个把矛盾堆积在他头上的表现。
可惜商鞅并不是一个明白人,又太贪恋富贵。以至于秦惠王上台以后,立即拿他开刀。可能商鞅被车裂的时候还在想,要是秦孝公活着,他断不至于如此。没想到,他的那一天,其实是秦孝公早就策划好的。
的时候还在想,要是秦孝公活着,他断不至于如此。没想到,他的那一天,其实是秦孝公早就策划好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