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百姓为纪念狄仁杰为他建祠堂,后来为什么又去毁了他的祠堂?

传统文化 2022-07-08 06:55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百姓为纪念为他建祠堂,后来为什么又去毁了他的祠堂?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狄仁杰,可以说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不仅在后世拥有很多人的敬仰,在唐朝时期同样也有很多人崇敬他。百姓们为了纪念狄仁杰,为他建了祠堂,让他死后也可以享受香火。,他的祠堂最终竟然被人们给毁掉了,这是怎么回事?狄仁杰一生也没做对不起百姓的事,为何会被毁了祠堂呢?

  千错万错都是他儿子狄景晖的错,自己的行为让父亲颜面扫地,真是虎父犬子。狄仁杰英明一世,但却也糊涂一时,防盗防贪却忘了防自己的儿子。自己政治清明,儿子却贪得无厌,祸害一方。子不教,父之过也。

  狄景晖,是狄仁杰最小的儿子,深受宠爱,但生活一点都不检点。巧舌如簧的他蒙蔽狄仁杰的双眼,自己却胡作非为,弄得民不聊生,以至于百姓痛恨狄仁杰。

  《》有言“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大概意思就是,狄仁杰在魏州当刺史时体恤百姓,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魏州百姓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以此纪念他。等到他离职十多年后,他的儿子继承父位来到此地当官,但却鱼肉百姓,魏州百姓,于是毁掉了曾经纪念他的功德碑。

  整个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当初狄仁杰上任魏州刺史,为人清廉,事事为民做主,严惩当地恶霸。魏州百姓的生活大有改善。而当年,契丹大军又要来侵扰,整个魏州人心惶惶,百姓乱成一锅粥。狄仁杰迅速派军稳定民心,让百姓活动如往常,毫无混乱现象。契丹密探见此状,回去禀报,契丹首领认为大敌压境,百姓必会乱阵脚,城内必有所防备,所以毅然撤兵。

  魏州百姓躲过了大灾难,而狄仁杰又是个好官,于是魏州百姓便给他建了祠堂,立了功德碑。由于政治有为,狄仁杰又被提拔。十几年之后,狄仁杰的儿子狄景辉来到魏州担任担任司功参军,不在父亲的眼皮底下做事,他便为所欲为。

  当地的恶霸与他勾结一起欺压百姓,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知道他是狄仁杰的儿子之后,百姓更加愤怒。认为生出这样的儿子狄仁杰也有过,于是百姓冲进祠堂捣毁。

  有密探汇报狄仁杰,狄仁杰听闻愤怒不已,命令人撤了儿子的官职,断了他的俸禄。狄景晖没有了俸禄,也就没有了的资本,于是又故伎重演。跪着说自己会洗心革面,为百姓谋福。许多大臣又纷纷向狄仁杰求情,但狄仁杰丝毫不肯给他将功补过的机会,毕竟民心已经向背,若不严惩,也枉他一生英明。

  狄景晖依旧被罢了官,并且厉声告诫自己的儿子兴邦,不可以用贪婪之人,应当选贤举能,此乃治国之道。百姓得知后,又将被捣毁的祠堂重新修整,以此纪念他的刚正不阿。

  其实狄仁杰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出人头地,就这个狄景辉专门让他背黑锅。祸害百姓对于狄仁杰来说是最大的罪过,无论是谁都不可容忍,所以亲生儿子也被他严惩不贷。这样的好官确实深得民心,也是百居乐业强有力的保障,但这样的清官,确实不多。

  而狄仁杰这一生,最愧疚的人无疑就是娄师德,差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狄仁杰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他与娄师德同为宰相,自己经常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甚至诋毁,官职几度沉浮。娄师德却不一样,他的宰相一职一直稳坐。娄师德与狄仁杰的性格不一样,他不会直接将坏人揪出来,“逆来顺受”的性格使他很少得罪人。

  贪官当道,他也绝对不会惩治任何人,他一心只会退让,这就是他所谓的“与人为善”。说娄师德懦弱没骨气的人并不少,不屑与他为伍的朝廷大臣也非常之多,不论别人对他成见有多大,却异常喜爱。狄仁杰认为娄师德唯唯诺诺,自己不愿意与他共同办公。身居要职,却不为百姓谋福,贪官污吏却不敢揪,也是个没骨气的人。

  武则天听闻,也知狄仁杰其实是要自己撤了娄师德的宰相一职。武则天又问狄仁杰,在他眼里娄师德算是一位贤人否?狄仁杰回答说他固守边疆多年,确实是有功劳,但此人是贤中不足。其实狄仁杰的意思还是娄师德坐在宰相的职位,他的才能是不配的。武则天又说“当年娄师德率领18万兵马与叛军大战,凯旋而归,又用计使吐蕃稳定,使得边疆百姓,是否称得上贤?”

  狄仁杰,但理不直,气却壮的说“他不能够知人善任。”武则天笑着说“你的宰相一职都是娄师德力荐的,难道娄师德推荐的不是贤人,而是闲杂人吗?”狄仁杰听罢,才知自己的官职是娄师德力荐的,内心惭愧不已的说“娄公竟宽容至此,我真是配不上娄公的宽宏大量,实在惭愧。”

  其实娄师德是有他的为政之道,不强出头,却以智取,特别是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里,保身才能又机会将他们处置。他不争,并不是他怕,而是要谨慎从事,看似唯唯诺诺,其实是大智若愚。武则天得娄师德与狄仁杰,可谓稳坐龙椅,江山可保。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