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为什么称为“青冢”?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昭君墓为什么称为“青冢”?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即位以后,在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了五个单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争来争去,形成郅支单于和单于南北对峙的局面。,郅支单于打败了。为了部落的生存,呼韩邪单于带兵南移,并投降了。
汉宣帝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元帝即位。没几年,匈奴郅支单于侵略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为了打击郅支单于的嚣张气焰,汉朝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出兵打下了郅支城,杀了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竞宁元年(公元前3年)征月,呼韩邪单于又一次来到长安。 他为了表示要和汉朝世代友好下去,便请求与汉朝结亲。汉元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以前,汉朝与匈奴和亲,都是公 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次,汉元帝决定挑个官女代替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想到塞上,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宫女们谁都不愿意报名应选。
这时,有个叫王嫱的宫女,不但长得漂亮,又有见识。幼年念书时,学名叫作昭君。她刚被选人宫中不久,还没见过,便报名准备应征到匈奴去。元帝吩咐为准备嫁妆,并且找了一个匈奴女人,给王昭君详细讲解匈奴的生活习惯,教她学习匈奴语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乐器。
到了出嫁那天,呼韩邪单于亲自来长安迎娶新娘王昭君。他一见到昭君,便立刻被她秀美的姿色倾倒。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美丽又大方,非常惊讶,但此刻后悔也已经晚了。
王昭君远离家乡,出塞到了匈奴,一心一意帮助呼韩邪发展匈奴的生产事业,又改革了一些牧民的风俗习惯。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匈奴人学会了使用从汉朝传人的农业生产工具,逐步发展了农业生产,基本上解决了粮食的自给自足。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畜牧业更加发达,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出现了人畜两旺的繁荣景象。昭君凭借自已的品德、知识与智慧,博得人们的好感。从此以后,匈奴和汉朝长期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打仗,昭君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做出了贡献。
王昭君年老的时候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将她安葬在归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以便能够永远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以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嘉。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长青草。可是,据说昭君墓得天独厚,能上的绿草生长期特别长,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青葱葱绿油油的。,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