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一句话,雍正知道后处死了他的幕僚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汪景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汪景祺,原名日祺,其父汪霖曾任礼部主事。汪景祺少年时已经是小有其名,但却是一个恃才傲物之人,所以在史书中称他是“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它小有才气,但仕途之路却极为坎坷,久困于名场,一直熬到了五十二年(1713年)才考中了一个举人。
二年初,汪曾祺试图通过故友胡期桓拉近自己与的距离。此时的年羹尧因为平定罗卜藏丹津有功,极得雍正帝的恩宠,气焰日盛,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汪景祺在写给年羹尧的书信中,大肆吹捧,说历代征西名将如、、等都不及他之万一。而且他还在信中表示,如果不能亲自瞻仰年大将军之尊容,今生就算是虚度了。
汪景祺这番阿谀奉承之话,恰恰搔到了年羹尧奇痒之处,随即便召见了他!
好景不长,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下旨将年羹尧革职查办,并发动朝野臣僚来检举告发年羹尧。同年四月将其贬为杭州将军;六月,剥夺其一等公之爵位;七月,罢黜为闲散京章;九月,下狱;十二月,议政王大臣弹劾年羹尧犯罪九十二条。一代名将年羹尧,在经过短暂的光辉之后,马上又陨落了。
了,年羹尧的命运如此悲情,其中既有雍正帝的原因,也有年羹尧本人的原因,了,还有时局的原因。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雍正杀年羹尧并不是临时决定,而是早有预谋,只是隐而未发而已。
而就在年羹尧案发后不久,浙江巡抚福敏和杭州将军鄂弥达奉旨抄没年羹尧的家产,随后在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写道
“细搜粗重家伙于乱纸中得抄写书二本,书面标题《读书堂西征随笔》,内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细观,其中所言,甚属悖逆,不胜惊骇。连日秘访其人,至十月十六日始知汪景祺即钱塘县举人汪日祺。”
雍正帝看完奏折后,十分满意,他立即批阅道“若非尔等细心搜查,几致逆犯漏网”。
后来雍正帝在翻阅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的时候,十分生气,并在首页亲笔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不久之后,雍正帝下旨要将其斩首示众,将其子发配到黑龙江给披甲之人当奴隶,其兄弟子侄发配到,五代以内的族人全部革职,一律不得出镜。
就这样,年羹尧和其汪景祺都伏诛了。关于两人的死,在历史上存在着很多说法。我们这里暂且不说年羹尧之死,我们就看汪景祺的死因。
有很多人说,汪景祺之死,是因为雍正派人在搜年羹尧的府邸时,搜出我们上文所说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一书,后来雍正帝在其里面看到七个字,即“挥毫不值钱”的言论才最终将其给枭首示众的;这句话出自书中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近午天。
严格来说,雍正帝如果只是因为这句话,是不至于将其处死的。那么问题来了,雍正帝为何会如此仇恨一个无职无权的失意文人,督抚幕僚呢?
原来这时的雍正帝已经对原来的肱骨功臣,如年羹尧、隆科多开始心存余虑,视其为祸根,并决心要将其逐步消除。而对于他们结党营私,培植私人势力则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而对于一批趋附于年羹尧的官员,则被他视为“年党”。
对于他们阿谀奉承、投靠请托。以致妄议朝政,肆意讥讪的行为,更是恨之入骨,于是雍正帝决定先将其幕僚汪景祺开刀。
这在雍正四年的一道上谕中就可以看出来
“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语含讥讪,为尚甚笔之于书肆,其污谤如汪景祺,差嗣庭,今已败露。”
,在雍正三年刑部衙门奉旨拟定年羹尧的大逆之罪中,就有“见汪景祺《西征随笔》而不行参奏”这一罪名。由此可见,雍正帝对于年羹尧朋党勾结视为第一大罪。这才是导致年羹尧被杀的重要原因!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