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墓前的十字对联,概括了韩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墓前的十字对联,概括了韩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很多现代人熟悉的历史典故都与他有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韩信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打下江山。可是,没想到刘邦却是个狠毒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把和自己的兄弟都杀的差不多了,韩信的下场也不过如此。韩信在死前是非常愤怒的,不敢相信昔日的兄弟会对自己下死手,一代英雄就这样消失了。
韩信之死,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人认为是韩信起了谋反的心思,而也有人认为是刘邦的。但是,这些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回顾韩信的一生,我们发现,韩信就是被一个古老的观念害惨了,他的死也与之息息相关。韩信这个人可以说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个知己,两个妇人,与他的一生捆绑着。
这是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祠堂中的对联,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这里,我们先说两妇人,一个妇人是漂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早期时候韩信非常贫穷,一碗粥都喝不起,身上的衣服也都是破的,偶然遇到了漂母,漂母可怜这个贫穷的少年,给了他一碗饭,就是那一碗饭给韩信带来了生机。而另外一位妇人就是,吕后的手段极其残忍,在刘邦出宫之时,借助之手把韩信给杀死了。
我们再来说说一知己,萧何不光是韩信的知己,还是他的伯乐。当初,韩信只是一个小兵,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是萧何的慧眼发现了他,并向刘邦推荐了他。在萧何的极力劝说下刘邦重用了韩信,并把手中的兵权交给韩信,因此,韩信才能和刘邦一起打下江山,成为开国元老。不过,也是因为萧何,韩信才落得惨死下场,吕后非常忌惮韩信的势力,想要将他杀掉,韩信也是早早的察觉,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装病一直躲在家中,吕后才没有那么快得手。
不久,吕后便收买了萧何,两个人计划谋略,萧何到韩信家中邀请韩信到宫中商讨国事,韩信对恩人萧何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并没有想那么多,他没有想到萧何会出卖自己。而很多人提到的谋反之心,事实表明,韩信并没有。当时,他带兵打下了大片领土,势力逐渐扩大,他的实力丝毫不输于另外两个人,身边亲近之人劝他另谋出路为自己开辟江山,可是,他拒绝了。
因为,在他看来,他能有当时的成就,离不开刘邦的信任与帮助,如果,不是刘邦把兵权交付给自己,自己怎么有能力打下大片疆土呢?所以,韩信一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也说明他是一个观念非常老旧的人,“知恩图报”是必然,可是,不同的人对知恩图报有着不同的理解,韩信的理解是:“自己对他人有恩,他人便会回报自己。”
所以,他认为刘邦会好好的重用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恩情是无法忽视的。但是,错就错在这里,韩信过于相信刘邦,把“图报”寄托在了刘邦的身上,这也是他会死的最主要原因。
这期间,他犯下的第一个错是自封齐王,他认为自己有功劳,刘邦应该回报自己。刘邦当时也看透了他的内心,只是不说破,最后,也封了他一个真正的齐王。荒谬的是,刘邦在遇战事时,手握兵权的韩信没有及时出兵,而是在心里盘算着刘邦怎么回报自己。韩信自己认为没有什么错,而站在刘邦的角度来看,如果,自己不回报韩信,那么,有一天韩信可能就不干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刘邦就已动了杀心。
韩信本可以抓住机会,但是,最后是他自己把机会弄丢了,且他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刘邦一开始只是想将韩信的势力削弱,所以,将他降级为侯。刘邦这样做,韩信怎么受得了呢?脑中还一直想着“图报”,别人的功劳没有自己大都升职了,为什么自己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最后还被降级了,他越想越不明白,且一直在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最后,韩信的心态崩溃,各种话都说的出来,还撒泼不理朝廷政事,和刘邦公然叫板。
虽没,韩信没有谋逆之心,可是,刘邦实在放心不下。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想要韩信死了,没想到,吕后倒是帮他除掉了后患。韩信死前的愤怒让人思考,没有能力之人,不仅得不到重用,还会让人看不起,难以在这世间生存下去,但是,有能力之人,似乎也没有那么幸运,被人怀疑,被人嫉妒,最后,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韩信的一生跌宕起伏,“知恩图报”本是好事,可是,韩信因理解错误,最终,搭上了性命。他本是一个英雄人物,却因为自己内心的固执害了自己,如果,他不一昧的想着让刘邦回报自己,或许他就不会死了。所以,“知恩图报”应当正确理解,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回报别人,而不是帮助了别人,就必须得带别人同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