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是什么样的人?是草包 还是狂士?

传统文化 2022-07-08 06:54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你眼中的虞翻是草包 还是狂士?

  狂士之所以能狂得起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一定的才能,有过和帝王交往的经历。否则,这缺乏前一条,只会被人认为是一个街头疯癫汉子,而缺乏后一条,也就没有人记得你是谁,更不用说进入历史典籍了。时期这样的狂士倒是好有几个,像的、,蜀国的廖立,要说到,则是非虞翻莫属了。

  小说中,虞翻面对的时候很草包: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收蚁聚之兵,劫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历史上的虞翻可不是什么草包,虞翻的经学知识在当时那也是相当了得的,尤其精通《易》学。一开始虞翻在那个演义中被骂死的手下做了个功曹,当时的王朗是会稽太守,而此时正在攻打会稽。这个时候虞翻也是刚刚丧父,所以穿着丧服直接去王朗那里劝他躲避孙策的虎狼之师,但是王朗太过于高估自己,偏要抵抗孙策,于是王朗战败逃跑,虞翻也只能放下尸骨未寒的父亲跟随王朗。王朗狼狈的到处逃窜,也多亏虞翻在,王朗才能在别的地方安生。不过王朗毕竟也是个善良的人,见虞翻家里还有老母亲,便让他回去照看。

  虞翻回到了会稽,孙策一听说虞翻来了,还是任命他为功曹,并且将他当做自己的好朋友,还经常去看望他。早在孙策被刺杀之前,虞翻就向孙策进谏,大致意思就是说,您现在微服出巡,官兵们都很担心,你看当年白蛇就是专断出行,结果被斩杀,使得刘邦成就帝业,所以您应该要注意一点。没想到孙策却说我坐着的时候思考不了,要多走走才能有好想法!结果不出虞翻所言,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但是当所有的官员去奔丧的时候,虞翻却又不去了。他担心此时不稳,自己再一走,有可能就有叛乱,结果又不出虞翻所言,成功阻止了孙暠攻取会稽。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王朗任会稽太守期间,任命虞翻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虞翻其时正为父亲服丧,他披麻带孝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迎接他,他便脱下丧服进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能采用他的建议,坚持迎击孙策,结果失败,逃往海上。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长紧闭城门不愿接纳,虞翻前去劝说才肯开门让他们进城。王朗对虞翻说:“您家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又任命他为功曹,用朋友间的礼节来对待他,亲自到他家中拜访。

  孙策讨伐黄祖,想先夺取经过路上的豫章郡,这时候的豫章太守是华歆。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举城投降。孙策因为华歆是年长的人,就以上宾之礼对待他。孙策善于用兵不错,但华歆也是一郡之守,就这样不交一兵不搭一言这城头就“变换大王旗”了吗?实际上,这当中还真有个传话的人,这就是那个江东狂士虞翻。就像那个郦食其一番口舌说下七十二城归附刘邦一样,虞翻也是凭着“夺取”了豫章郡。孙策认为,豫章城兵士器械很少,如果不让出城池,就必然要开战,虽然攻下此城不成问题,但总会有所伤亡。华歆这个人虽然有点儿名气,但并不是孙策的故交旧友,因此让虞翻前去说明的意图。也就是不动干戈,让华歆交出城来。

  虞翻到了豫章,请求以普通人身份(不以孙策使者的身份)见华歆,华歆接见了他。虞翻在称赞了华歆的学问名声后,说起了王朗,问:“您觉得自己和会稽郡王朗相比怎么样?”华歆说:“我不如他。”虞翻于是又问:“豫章郡的物资粮草数量、守城器械的质量以及士民的战斗力和会稽郡相比如何?”华歆老实地回答说:“更是差得很远呐。”虞翻又说:“讨逆将军孙策指挥谋略超群,用兵如神,此前打败了杨州刺史刘繇,这是您亲自见到的,向南又打下了会稽郡,也是您所知道的。现如今您想守着一座孤城,自己又知道物资粮食不足,如果不早作打算,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孙策的大军已经到达椒丘,我现在就要回去,明天日中时分还看不到您迎接大军入城的文书,咱们俩就此告别吧!”虞翻说罢便离开了豫章,华歆第二天一早就出城,派出官吏前去迎接孙策。

  就这样,孙策不费一兵一卒,靠着虞翻的三寸不烂之舌夺取了豫章城。

  华歆投降献城,当然有孙策强大的军事压力有关,但能够不动刀兵获取豫章城,虞翻也是功不可没。

  虞翻这个人除了口才好,还非常有学问,曾经得到过的称赞,说:“我以前只知道会稽郡的竹箭非常好,看了您对《易》的研究心得,才知道东南地区还有这般美好的事物。”同时,虞翻还对大事有准确地判断与掌控能力。虞翻出任富春县长期间,孙策去世,诸地方长官都想前去奔丧,虞翻说:“只怕邻县山民或许会有奸贼作乱,大家都远离城郭,必然会招致意料不到的事。”于是留下来穿上丧服守丧。各县都加以仿效,因此各自境内都平安无事。

  然而,虞翻这个人对于君主来说却有一个短处,,同时又不会随波逐流。如果说在孙策这个创业君主时代还可以被容纳的话,到了孙权这个半创业半守成君主手下就很难吃得开了,尤其是虞翻的性格有点儿极端,会让人有点儿骄狂的感觉,因此也很容易遭到他人的诽谤诋毁。

  魏国大将被擒获,关押在江陵城中,孙权入城后释放了他,请他前来相见。有一天,孙权骑马出游,带着于禁并马而行,虞翻呵斥于禁说:“你是俘虏,怎么敢跟我们的君主并驾齐驱呢!”不光是骂,虞翻还打算上去用鞭子抽他,被孙权呵斥制止。后来孙权在楼船上召集群臣宴饮,于禁听到音乐声流下了眼泪,虞翻又说:“你想用作伪来希求免罪脱身么?”孙权听后流露出失意不满的神色。

  孙权这般对待于禁意图很明显,想通过他体现并巩固当时魏吴两家的友好关系。虞翻的做法更清楚,决不允许投降的人还继续享受尊荣,那样会让忠君拼死之人作何感想!但虞翻当着孙权的面这样说,孙权的面子肯定下不来。

  还有一次,在孙权做吴王后的欢宴上,宴会接近尾声,孙权亲自起身依次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坐了起来。孙权因此非常愤怒,抽出剑来就要劈杀他,陪坐的人无不惊惶失措,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因酒过三巡之后亲手杀死有德士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清楚知道?况且大王因为能够海纳贤能并容留普通之人,所以天下人才望风归附,如今一旦丢弃这些,值得吗?”孙权盛怒难消,在刘基的一再劝说下,虞翻才免于一死。

  正因为如此,虞翻先是官职被降,最后被流放到交州。好在这个人有天生豁达的一面,在流放交州时收徒讲学,还为一些古籍训注,一直活到七十岁。

  说虞翻这个人是个狂士,主要是说他的,他最后一次被贬是在近六十岁的时候,这在古人已是比较高龄了。说“五十知天命”,虞翻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应该知道孙权已经听不进容不得不同声音,但他还是要去争。因此可以说,所谓三国狂士,虞翻最是无辜。祢衡之狂在于,明明想要求官,却想着人家会跪下来求他;许攸之狂在于,把功劳当做对人的救命恩情,不知道他的功劳人家已经封赏,而他还认为人家不把江山还给他这恩情就报不完;廖立之狂在于,国家的人事和已经发生的大事一无是处,原因仅仅是不重用他。而虞翻呢?除了性格上的粗疏直率,再加上不和世俗苟同,剩下的也就是犯言直谏不给帝王留面子之类的事情了,就是说,事情做得虽然有些粗糙,但并没有多大过错。所以只能说,是孙权容不下人。有书籍记载说,孙权曾经想让虞翻出使许都,虞翻不去,怕的是让朝廷(曹操)留下,后来当,还在魏国专门为虞翻设了一个座位,不知道虞翻在父子手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