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不起诗仙,为何却对诗圣刮目相看呢?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诗坛,文华风流的诗人辈出,如同井喷一般。,站在金字塔尖的,始终只有与诗圣二人而已。正如所言李杜文章在,长!,李白和杜甫在世的时候,遭到的境遇并不是一样的。
虽然他们在仕途上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在诗坛上,却是冰火两重天。李白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如同天马行空,辞藻华美瑰丽,引人入胜,赢得了天下人的叫好。杜甫则不同,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揭露了现实残酷的一面,这可能让当时人无法接受。所以,杜甫在生前,名气并不响亮。
这就是二人当时的地位,一个是光芒万丈,万人敬仰膜拜,一个却籍籍无名,暗淡无光。,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曾经有一个前辈,对李白并没有多少好感,对杜甫却是关爱有加,始终对他抱有极大的信心,他就是李邕。
李邕是名门之后,唐朝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就是他的父亲。在这种中长大,让李邕很早就,尤其是他的行书,潇洒大方,被认为是大家。而且,李邕在仕途还比较顺利,在多地都担任的长官。
年轻时的李白,就曾经拜访过这位名宿。那是在开元八年时,李白在游历渝州,特地拜访时任刺史的李邕。按理来说,李邕爱才,而李白有才,两人还是同姓,应该是倍感亲切的。但当时李白年轻气盛,已经小有名气,谈吐之间豪放不羁,甚至纵论之事,这让李邕非常不满意。
李邕认为,此人年纪轻轻,却不懂得收敛锋芒,虽然才华横溢,也难成大器。具体的谈话内容,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从李白此后的《上李邕》一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并不投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中,李白将年轻人的狂傲洒脱尽显无余,也表达了对于李邕的极大不满。,李邕其实并不是对苛责后辈之人,他对于杜甫就非常欣赏。
说起杜甫,我们总会想到他那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其实杜甫少年时家境优越,他的祖父也是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担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他的母亲来自名门世族,妻子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杜甫自幼饱读诗书,名气很大。作为当时的名流,李邕和,就曾屈尊访问他。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不无自得地写道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后来在天宝四年,杜甫和高适,跟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起,共游齐州,并留下了梁园佳话。此时李邕正好担任北海太守。他听说杜甫到了,又以68岁高龄,兴冲冲从青州赶到济南,与33岁的杜甫相会。
当地官员李之芳做东,李邕、杜甫、高适在历下亭举行了宴会,而恰好并没有李白参与的记录,这大概也是因为当年李白和李邕的关系。
李邕见到杜甫,很是高兴,他将这位年轻人视作未来的希望,而且还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杜甫在一次见到名宿,更是欣喜万分,他当场就写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表达了对李邕的崇敬之情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直到杜甫五十岁的时候,他还对这次聚会念念不忘,写下了《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依然怀念早已作古的李邕。他回忆当年在历下亭,李邕对他谆谆教导,又不倚老卖到,而在酒酣耳热之际,当年的杜甫也以忘年之交对待李邕。两人似乎有说不尽的话,仿佛就在片刻之间,太阳便从东边移到了西边。
其实,在李邕被所害之后,李白和杜甫一样,表达了无限的哀思。李邕和李白关系不好,对杜甫的青睐,这正说明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自己的性情趣味,这不能说明人品,只能说明他们是不是投缘而已。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