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西汉开国功臣,为何被刘邦辱骂?

传统文化 2022-07-07 22:47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学习方法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是一种君人南面之术,即统治术。《·曹相国史家》中记载,曹参曾为丞相,他从那里领悟黄老之术的现实妙用,并在齐国加以实践,最终的结果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盖公是何人?根据《史记·列传》所载,乐毅后世有乐巨公,学、,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此盖公正是乐巨公的传人。

  “功最多,宜第一。”

  我们都知道,起于丰沛的曹参,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作为武将,被众人评价为“功最多,宜第一”;作为齐国丞相,治理地方颇有成绩;作为集团的核心成员,逢源于各方之间,其作为具有示范性和兼容性。

  其中,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曹参以黄老之术在政治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是在齐地,此后随着曹参拜为汉相,黄老无为的行政作风转而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主流。

  曹参为相虽然只有三年,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曹参的这一次决定性的选择,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曹参出身于秦吏,又参与反秦斗争,他对于秦国刑法之苛刻、百姓之离心离德,有着很深的感受,这非一般人可比。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秦国法律的必要修订,他的前任已经做了。

  后来曹参入汉廷代萧何为相,,一遵旧制,这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萧规曹随”之由来。

  我们都知道,秦王朝时以法治人,虽然明晰,但弄得人心惶惶。在物极必反的背景下,曹参没有再度“明法”,而是很微妙地作了“减法”,除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纷扰。

  换言之,曹参主张减少官员的执法和吏事色彩,从一些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方面抓大放小,另一方面对于积弊太深、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放任无为的态度。

  事实上,严格说起来,这种“无为”更倾向于一种统治术。黄老之术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有各自特色,自成体系。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控御臣下,如何以最小的能量来支配最大的统治对象,成为曹参所要面对的课题。

  《史记·曹相国世家》中记载,曹参将入长安,嘱咐继任的齐相“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曹参承认,奸人是不可能都被绳之以法的,要有所容。清静无为,不是不需要秩序,而是不要过分追求秩序。狱市自有规则,重要的是执政者不要刻意督责,不要干涉规则的运作。

  曹参把这一套又运用到汉廷之中,对前任萧何的制度措施不加以改动。表面上看这是对萧何政治路线的继承,实际上其统治精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功狗与功人

  《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对群臣论功行赏。在刘邦心中,萧何“功最盛”,而几乎所有大臣都推荐将曹参列为第一功臣。

  刘邦当时的一番话,现在看来意味深长——“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众人被刘邦辱骂为狗,其中也包括第一功臣曹参。

  从功劳方面来说,曹参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很不公平的。正所谓“天道好轮回”,400多年后,曹参的后代们终于取代刘氏的。

  他们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以及愤然逼迫禅位的。他们的,可算是终于为祖宗曹参报了仇。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