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在世时,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和他争太子位?
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
朱标,的嫡长子,在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时,就把年仅10岁的朱标立为世子,即朱标就是自己的继承人。1368年朱元璋称帝,刚刚年满14岁的朱标就被立为太子。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立朱标为太子呢?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学,老朱却是一个十分爱好学习的人。在从军起义的过程中,每日自己读书练字,并让自己的谋士给自己补课,以此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在于,朱元璋对于古代伦理的尊重和执拗,他遵从从时期就流传下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自己不会违反,并要求自己的祖孙后代都要遵守。就连在发动时,也要把自己说成是的儿子,以说明自己继位是名正言顺的。
那么朱标是谁呢?朱标就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朱元璋的发妻,四大贤后的马皇后所生。那只有这一个原因使得自己的其他25个儿子,都没有人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了吗?并不是。
朱元璋在位时间长,且手段强硬,对朝局有着十分强大的控制,其他儿子根本无心敢于争夺太子。
朱元璋1328年出生,1368年称帝,1398年去世,在位30年。太子朱标去世时几岁呢?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享年38岁。其他的几个嫡子,朱樉37岁,朱棢35岁,四子朱棣33岁。朱标在世时,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能够确保自己死后朱标能够顺利控制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动作,案牵扯上万人,所涉及的人员不乏开国之时的功臣,为朱标能够顺利继位扫清障碍。而朝廷上百官对于朱元璋是什么态度呢?朱元璋晚年上朝时,仍能震慑大臣,百官对朱元璋可谓是敬畏有加。
朱元璋极力培养朱标,给朱标建立了强大的背后团队,使得其他皇子不敢争夺太子之位。
朱元璋立了朱标为太子,就要培养他。老朱把大看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自己的事业必须自己的嫡长子来继承,那么为了能够让他顺利继位,必须要有一批有能力的、可靠的、服从自己和太子的人来辅佐。朱元璋为了培养太子朱标,命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兼领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兼领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领右詹事。这些都是些什么人?李善长是开国丞相,位列三公的人,徐达是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随着朱元璋一起从濠州城打到大明朝,常遇春被称为战神。这些人在文官武将中威望甚高,并被朱元璋亲命为太子老师,其他皇子能选什么人呢?胡惟庸??还是?这些人都是朱元璋信得过的人,要知道,没有谁能比信得过更为重要了。
朱标的个人魅力,是的其他人没有机会与他争夺太子之位。
朱标相比于朱元璋,性格更加温和、仁慈,与朱元璋后期的残暴无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朝中更能得到百官的青睐和拥护。,朱标对待自己的兄弟,也十分宽和,朱元璋在责罚自己弟弟们的时候,朱标都是第一时间向朱元璋求情,宽恕弟弟。这说明朱标自己也是一个聪明的人,自己的父亲十分残暴,如果自己也是这样的人,那么自己根本等不到继位那一天,就会被百官所唾弃,甚至就算自己登上皇位,也会被推翻。
明朝的分封制度,导致其他皇子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争取皇位。
明朝的制度后来的藩王制度大不相同。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一个个的分封出去,第一是将天下兵马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自己的儿子去镇守各个属地更能让自己放心,第三给太子一个清净的环境,避免太子因为皇位的问题,而导致心性大乱,也避免了其他皇子对皇位的觊觎之心。那么明朝的藩王制度是怎么管理的呢?明朝各地藩王必须到边远地区就藩,没有皇帝旨意,是不能回京城的。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每个藩王的只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府卫兵,只有在外地入侵的时候才可以掌管大小一切事务,其他时间并没有太多职权。在朱棣继位之后,各地的藩王就只有一个亲王的官衔而没有实权了。
,明朝朱标太子之路是十分顺畅的,没有任何的挫折,唯一遗憾的就是朱标英年早逝,没有等到承继大统的一天。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