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正值壮年突然暴毙,背后有何原因?
你们知道的故事吗?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为您讲解。
常遇春是的开国名将,起初跟随南征北战,逐渐获得朱元璋的信任,开始独自领兵征战,朱元璋评价他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在朱元璋麾下历经大小战役无数,战功赫赫。或许是天妒英才,如此英勇的常遇春却在与北征元廷率军返回时突然暴毙,年仅三十九岁。关于常遇春的死因历来被世人所惑,更有甚者认为朱元璋就是罪魁祸首,事实上是常遇春的这两个习惯害了他。
爱冲锋的元帅,最终积劳成疾
常遇春原先在怀远、定远的绿林大盗手下做事,经常干些拦路抢劫、打家劫舍之事。末年,诸熊并起,常遇春虽然衣食无忧,但也生出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可惜刘聚目光短浅,常遇春料想他无法成事,遂产生了另寻出路的念头。
恰逢朱元璋攻取和州,常遇春早就听说朱元璋为人仗义有能力,遂去投奔。朱元璋只道常遇春也只是个盗匪,便问“你能随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答道“将军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常遇春留下了,而此后战事,常遇春大多都为先锋。
常遇春爱冲锋陷阵,正是在他做先锋之时的习惯,这一习惯到他做元帅之时还未改掉。按常遇春的说法来讲将军不冲锋陷阵,将士们如何会有士气?打仗如何能胜?带头冲锋陷阵虽然是他打仗取胜的,却也是他的催命符。
朱元璋曾经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这就是叫他要有大将之风范,没事别冲锋陷阵。当时常遇春拜谢,可到了战场之上,常遇春依旧是那个做派。这就导致在二十多年的征战当中,常遇春负伤次数比同为元帅的徐达等人要多得多,再加上连年的征战,到出征北伐之时,常遇春其实已经积劳成疾了。
“卸甲邪风”的恐怖,常十万也难抵挡
除了爱冲锋陷阵之外,常遇春还喜欢打完仗一回营就脱盔卸甲。古人的盔甲为了防御力十足,都是精铁所制,尤其是将军之甲,重达数十斤。这么重的东西套在身上普通人能活动就不错了,更别说去行军打仗。
常遇春喜欢一回营就脱盔卸甲一方面是嫌重,但征战多年后盔甲的重量早已习惯,更多的还是因为打完仗后出汗严重,盔甲套在身上后体内的热根本散不出去,这才要卸甲散热。这要在以前还好,毕竟以前打仗都在南方,比较暖和,可这次却是去出兵北伐,不说,还是在夏秋交接之时,昼夜温差极大,这“卸甲风”就形成了。这样一来,一冷一热,加上陈伤旧病,饶是身强体壮的常遇春也顶不住这“卸甲风”的威力,终于,在完成北伐班师回朝之际暴毙而亡!
关于常遇春的死,其实真的和朱元璋没关系。说有关系者,大多都是因为朱元璋后来大肆屠杀功臣,但要知道的是,朱元璋杀他们都是有理由的,是那些人太过骄淫放纵,而常遇春当时并没有。还有的人认为常遇春本就已经被封国公,北伐大胜之后朱元璋怕他功劳过多,封无可封,但要知道的是,北伐元廷的主帅是徐达,常遇春为副帅,徐达也是国公,为何他就没事呢?说白了,还是被朱元璋杀怕了。
常遇春曾自诩“吾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遂得外号“常十万”。他体貌奇伟,坚韧果敢,拥有名将的所有特点,且打仗一生从未败北,却败于他的两个坏习惯,可悲可叹!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