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打了败仗归来鬻拳竟然不让他进城?鬻拳和楚文王的关系怎么

传统文化 2022-07-07 22:47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前675年,一代雄主楚文王熊赀率军伐,“不克,大败而归”。正当楚文王收拾残兵败卒回师郢都之时,坚守郢都的大阍(官名,把守都城四门的城门令)鬻拳听闻文王兵败,拒不肯放自家的君主入城。难不成是这城门令得知楚文王兵败,有了异心,想自立为王?其实不然,后世对鬻拳赞誉颇多,“鬻拳者,大忠也,以德覆君而化之”。那么他因何坚持不让楚文王入城呢?

  鬻拳给出的理由令文王:楚国没有败军之将,楚国的都城也绝不会迎接一个败军之将入城。楚文王连哄带骗,表示自己只是入城暂作修整,定要重整旗鼓复仇。鬻拳可不吃他这一套,“王不得胜,鬻拳闭门不纳,待王得胜,自当相迎以谢前罪”。由于楚军人困马乏,无力继续攻打巴国,鬻拳与楚文王达成协议,攻取就近的,得胜即可入城。

  楚文王是楚国历史上可比肩楚武王、楚庄王的一代明君

  楚文王于公元前689年即位,开始,为此后楚国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王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都城由原来的丹阳迁到郢。郢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于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南临长江,西扼巫巴,北连中原,自然条件优越。此后数百年,郢都都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楚文王在位期间,对外延续乃父楚武王北进中原的遗志,对内建立县制,励精图治,楚国一片欣欣向荣。公元前685年,国君任用为相,进行改革,国力日渐强盛。六年后,齐国召集郑、卫、陈、宋等诸侯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桓公自此成为中原霸主。楚文王也不甘示弱,史载“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楚文王于鄄邑之盟的次年,以即位“缓告于楚”为借口,发兵伐郑。

  楚文王将都城由丹阳迁到郢

  郑国是春秋初年的姬姓大国,“居天下之中,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国”。楚文王借口出兵伐郑,足见楚国势力之强盛,大有挺进中原与齐国一较高下之势。早在二十年前,楚文王之父楚武王就曾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了二十年,其子就实现乃父的目标了,一向被视为蛮夷的楚国,开始以强有力的面貌出现在中原的舞台上,为诸侯所侧目。

  选贤举能,唯才是举

  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师从名士“保申”,此人性格谨慎,兢兢业业地教导文王,对文王,直言敢谏。乃父武王的训诫,师父保申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了分辨直臣和佞臣,注意选贤任能。“凡南面之大务,莫急如知贤”。臣子品性的忠奸,才能的优劣,作为君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才高行洁者,委以重匡,能薄操浊者,处以遣黝。

  对于所用人才,楚文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甚至可以不问出身高低,不问等级,做到唯才是举,这在春秋时期是难能可贵的。例如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楚国丞相),彭仲爽不负所望,“实县申、息”,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了汉水流域。文王周围还团结了屈重、斗伯比、薳章、鬭廉等贤臣能吏为辅,他们出身贵贱、各有所长。

  楚文王均不嫌弃,信赖重用,用人不疑,使其发挥所长。这些人也感文王知遇之恩,为其所用,或为谋臣,或为良将,为文王国内建设和争霸中原尽心竭力,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楚文王相当长时间都亲自率军在外面南征北战,国内的事情被这些能臣贤吏治理得井井有条。正是选贤举能,政治清明,使楚文王实现了乃父武王“观中国之政”的未竟宏愿。

  楚文王重用敢于的鬻拳,

  在楚文王重用的这批人才当中,鬻拳青史留名,其犯言直谏的事迹更是传为美谈。鬻拳者,刚勇尚武,性情刚烈,《左传》载“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皇,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了了几句,至诚至忠形象跃然纸上。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将国君挟持到楚国,为泄私愤欲将其烹杀。鬻拳谏曰:“王方有事中原,若杀献舞,诸侯皆惧矣。不如归之,以取成焉”。

  楚文王欲烹杀蔡侯

  鬻拳表示烹杀蔡哀侯事小,但是会造成连锁反应,引起中原诸侯的畏惧,合纵将兵御楚,给楚文王北上中原的争霸策略带来不利影响。再三苦谏,楚文王都不听,鬻拳愤气勃发,左手抓住楚文王的手臂,右手拔剑架在楚文王的脖子上:“臣当与王俱死,不忍见王之失诸侯也”。楚文王害怕了,连连道:“孤听汝,孤听汝”,于是下令放蔡哀侯归国。

  鬻拳知道以武力胁迫国君,罪该万死,“遂请伏斧锧”。豁达的楚文王知道鬻拳是为其着想,表示“卿忠心贯日,孤之罪也”,当即赦免了鬻拳。固执的鬻拳说:“王虽赦臣,臣何敢自赦”,当即用佩剑自断一足,大呼:“人臣有无礼于君者,视此”。楚文王感其行,授之大阍之职,以掌郢都城门,并尊其为太伯,子孙可以世袭。

  鬻拳

  公元前675年,巴国袭楚国权县,楚文王率军亲将迎之,大战于津。因楚文王轻视巴人,疏于防范,遂为巴人所乘,楚军大败,这便是作者在开头所讲述的一幕。留守郢都的鬻拳听闻国君战败而归,闭门不纳,表示自先王以来,楚军百战百胜。巴国乃一弹丸小国,“王自将而败,宁不为人所笑乎”?鬻拳的意思很明确了,打了败仗你还有脸回来?楚文王听后羞愧不已。

  鬻拳继续说道:“今黄国不朝楚,若王战黄而胜,犹可自解”。楚文王无奈,为了将功补过,便率军伐黄国,大败黄师于踖陵。在楚军回师途中,楚文王不幸染疾而逝。得知文王病逝于归途,鬻拳,“吾犯王二次,纵王不加诛,吾敢偷生乎”,乃拔剑自刎。楚人将鬻拳葬在楚文墓旁,“生守门,故死不失职”。

  结语

  楚文王“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可见其人专横气盛,性格多变。鬻拳敢把利剑架到他脖子上,岂是小事。然文王敬鬻拳忠诚,就诚心纳谏,赦免了鬻拳的忤逆之罪。这表明,有敢谏之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遇到一位拒谏饰非、自以为是的君主,恐怕臣下劝谏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身首异处了。楚文王不仅能够接受劝谏,而且还能分辨出谏臣是否忠诚可信,从而原谅谏臣的某些过激行为,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