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看魏延一生悟职场规则!

传统文化 2022-07-07 22:46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魏延不是个好同事,却是个厉害的将军,他不该获得如此“凄凉”的结局,这一切的背后便是杨义、等人联合做的一个局。

  魏延没有为生活奔波,因为他本没有生活,生于乱世,苦苦挣扎而已。有人会说:男儿身逢乱世,正当建功立业!君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几人能站到“荣誉”巅峰,大多人成了别人脚下的垫脚石。

  或许无处可去,或者觉得自己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存活下来,魏延决定为前程搏一搏。正巧,一个叫的人在新野招兵,而新野离义阳不远,魏延正是义阳人。

  魏延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天下大势没什么大的了解,不了解各方势力,也不知道诸侯谁强谁弱,只知道刘备离自己最近,于是魏延成了刘备麾下的一名小兵。

  小兵是一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又有多少人注意过小兵?赢了是将帅的功劳,事后顶多来一句:多亏儿郎们用命。死了,也就死了。

  战争残酷,也是最佳上升渠道,只要不死,总有出头之日。魏延本身就是为了战争而生,不仅打仗勇猛,对自己身边的士卒也很照顾。一人勇猛只是武将,懂得“拉拢”士卒才会成为将帅。

  刘备缺什么?他什么都缺,人才、地盘、粮食、人口,战争中用得到的,没有不需要的。看到魏延有成为将领的资质,刘备如何不高兴?直呼捡到宝了。因此魏延成了刘备的部曲,也是私兵。

  主君麾下会有不少军队,而私兵才是一军精锐。乱世中,人员消耗极大,将帅有什么好处,总是先考虑自己的私军,因为这些人是他们的立世之本。

  这些私兵,大多是战场经验丰厚的老兵,若军队规模扩大,他们也就成了新的领导。君主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快速提高军队战斗力,也能加强军队的忠心。私兵一定是君主最信任的人。魏延也是刘备信任的人。

  刘备在新野,前方是,后方是,双方都不会让刘备做大,他也不敢做大。刘备在荆州期间,与其说发展军事实力,不如说在扩充人脉,为将来“有变”的那一天做准备。

  魏延成了刘备的私兵,没有军功,也不会凭空升级。关张身份最高,真当因为他们跟刘备最早?魏延也只能继续等待。等待的时候,也不全是坏处,最起码魏延可以向别人学习一些战争经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魏延趁着“休息期”,加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学学字,读读兵书,而这一切被刘备看在眼中,刘备期待着魏延带来的惊喜。

  机会终于来了!刘备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占据荆州,他将目标放到的益州。、、、等人留在荆州,继续“消化”荆州力量,刘备则带着数万人进入益州,明为帮刘璋打,暗中则是为了图谋益州。

  魏延为刘备部曲,也一同进入益州。魏延随军,先后参加涪城、绵竹、洛城的三场战斗,也是凭借此大战,魏延升为牙门将军。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志·魏延传》

  从不见经传的小小私兵,成了一军之长,魏延迎来华丽的转身。魏延成长史,也是刘备兴盛史。刘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对魏延的成长也看在眼里,曾经的小兵已经有了的资格。

  汉中之战后,刘备赢得汉中,益州北方有了屏障。重地需要重将把守,就如荆州需要关羽坐镇。当蜀汉众人以为张飞将成为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却用了魏延。

  魏延在刘备眼下一步步崛起,可以说是刘备一手带出来的。魏延的忠心不用怀疑,能力也得到证明。刘备看着魏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关羽,一样的孤傲,一样的锋芒毕露。

  刘备曾问魏延:你能否为我守好汉中?魏延:“曹操举国之力来攻,我替您挡住他。他若仅仅派十万大军,我让他有来无回。”

  魏延不是说大话,而是有这个信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魏延便是此种心态。刘备欣赏魏延的“大话”,其他人却不会了,他们会想:你这么能干,还要我们有什么用?

  诸葛亮认为魏延是一把刀,能将一切阻碍都斩开的一把刀。所以当汉中变成蜀汉北伐前线阵地,魏延成了诸葛亮的前锋。诸葛亮做出自己认为最佳答案,将军的归宿是战场。

  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三国志·魏延传》

  诸葛亮看重魏延的能力,对其委以重任,蜀汉需要魏延这样的大将。诸葛亮临终前,告诉、费祎等人,不要管魏延,让他们先行撤退,这又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必然是军中机密,不能向外传播,否则会动摇军心,甚至会被打探到,引来攻击,这也是“死诸葛吓跑活司马”的由来。

  诸葛亮临终安排,身边应该只有杨仪、费祎、、魏延四人,或者没有魏延,仅有杨、费、姜三人,其他三人都是魏延死后利益获得者,他们的话又如何令人相信?

  诸葛亮想要魏延接管大权,只有除掉能接管蜀汉军权的魏延,杨仪、费祎等人才能更进一步。我为何做出这样的判断?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魏延活着便是明证。

  按三国志所说,魏延是一个“不甘居人下”的人,诸葛亮死后,他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起兵对抗,夺取蜀汉大权,二是出走曹魏或东吴。

  无论发生哪种情况,对蜀汉来说都不是好事。诸葛亮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他若真的看出魏延不安分的本质,在死之前肯定会抢先除掉魏延。有安排后事的时间,自然也有除掉魏延的机会。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势,还动不了小小魏延?

  魏延没死,只能是诸葛亮认为魏延不足为患。杨仪、魏延分别给成都上书,称对方造反作乱。、想都没想,一口咬定魏延是那个作乱者。没有详细勘察,坐实一国大将谋反,还能再应付点?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三国志·魏延传》

  蒋琬若是一个混人,他的行为也算有个解释。可从他事迹来看,也是一个颇为干练的人。他不仅相信魏延造反,还带着成都大军去帮助杨仪平叛,诸位不觉得奇怪吗?他就一点不担心造反的是杨仪等人?

  《魏略》记载诸葛亮有意将身后事托付给魏延,裴松之对此表示怀疑。鱼豢(魏略作者)没有蜀汉的详细资料,却如此记载,来源恐怕便是诸葛亮对魏延的重用行为。诸葛亮十分看重魏延,连敌对都怀疑魏延将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裴松之注

  通过杨仪等人、蒋琬、以及诸葛亮,多方的行为“异常”,可以推定,魏延造反作乱,是杨仪与蒋琬等人对魏延的一场夺权阴谋,对魏延的“排挤”。

  魏延以刘备私兵起身,深受刘备、诸葛亮的信任、看重,也成了他的取死原因。也许魏延的“孤傲”性格,让蒋琬等人不满,谁又会喜欢天天板着脸的领导?也许仅杨仪等人想要趁大军在外的时机,杀掉魏延,不给他接管蜀汉的机会。

  魏延上位前夕,曾经的同事,成了自己背后的捅刀人。魏延或许不是个好同事,但他值得更好的结局!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