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推恩令削藩政策怎么样?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不效仿?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削藩历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三十一闰五月初十驾崩于南京皇宫,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对于自己的叔叔们可谓是极其不放心,甚至是如防虎狼,开始了急匆匆的削藩。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连削五王,或废为庶人或禁锢,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建文帝这般霸道的削藩,造成了燕王造反,发动了。历经四年战争以后,打烂一手好牌的建文帝成为失败者,从此不知所踪,到了今天建文帝到底逃到哪里都是一个不解之谜。而燕王朱棣升级为,从此的帝系转移到燕王一脉。
今天说起建文帝的削藩,很多人都会有所疑惑。诸如建文帝为什么不效仿以来削藩呢,这个方法不就挺好的吗?
有人认为因为建文帝没有政治手段,所以没用推恩令。有人则认为建文帝没有汉武帝的条件,因为汉武帝的父亲时期爆发过七王之乱,有着镇压七王之乱的基础,诸侯王势力大为削弱,所以汉武帝才可以实施推恩令,而建文帝没有这个基础。
其实认真来说,建文帝之所以没有用推恩令,根本原因在于推恩令在明朝根本没有实施的土壤。为什么这样说呢?
宋安之来说说何为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元朔二年,由大臣主父偃提出的,主要内容是“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也就是说在推恩令之前,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没有份的,所以诸侯王的势力是一代又一代完整的传递下去。而推恩令以后,除却嫡长子继承皇位以外,朝廷允许诸侯王以“私恩”将自己王国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其他儿子,封其为列侯,这样一来一代代传递下来,王国是越来越小,自然不具备威胁中央朝廷的实力。
虽说汉武帝并非强制性推行推恩令,分封与否由诸侯王自己决断。但这些诸侯王明白不响应不行,于是与汉武帝血缘疏远的诸侯王率先响应,然后慢慢的其他诸侯王也开始不得不响应,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是越来越小。
可以说推恩令是相当成功的,的确起到了削弱诸侯王的效果,史书记载推恩令实行以后“诸侯稍弱,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小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再来说说推恩令为什么在明朝没有实施的土壤。
主要原因西汉的分封和明朝的分封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西汉的分封,可以说就是在建立国中之国。分封的诸侯王,是大者连城数十甚至跨州兼郡。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之中,宛若皇帝一般,政治上可以自置属官,经济上可以自征租赋甚至可以自铸货币。
明太祖朱元璋应该是借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原因,所以他虽然大封诸王,但较之西汉的分封制,已经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分封制特色在于“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也就是说诸王不领土地人口,地方的行政大权还在于朝廷。诸王只领军队,而诸王的兵权一般是来自三护卫。即使诸王可以干涉地方行政,但也只是依靠自己的兵权影响罢了,跟西汉的国中之国根本不是一回事。
清代史学家赵翼对于明朝的分封制,评价的就很到位“明祖初定天下,分封诸子于各省各府,盖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外以壮藩卫,而实无事权。其有才者,如燕、晋诸王,或统兵以镇边塞,然不为例。其分封内地者,不过设三护卫,不致有尾大不掉之患”。
也就是说明朝虽然分封诸王,但诸王并没有自己的封国自己的疆域,只有领兵之权,地方行政也是由中央朝廷下派官员管理,是无权管理的。
所以推恩令根本对明朝的藩王没用,因为明朝藩王没有统治的疆域,不存在通过推恩令来削弱诸王的势力。总不能将三护卫那么点兵力,平均分给诸王儿子,然后一代代分下去,分到诸王的三护卫没兵为止吧,那样太儿戏了。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收回兵权呢,因为朝廷的兵力对于诸王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
再说说建文帝朱允炆其实削藩的方法并没有明显错误。
建文帝的失败原因,其实很简单,有一个小原因和一个大原因。
所谓小原因在于建文帝是先易后难,先削的五王并非实权藩王。而且与燕王朱棣有关系,像周王是燕王朱棣同母弟,湘王与燕王的关系也不错。
所以建文帝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先难后易,反而是先易后难。并且动了与燕王朱棣关系密切的藩王,使燕王这个威胁较大的藩王有所准备。
所谓大原因其实也可以说是建文帝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分封制,重点在于供卫中央朝廷,诸如以九大塞王抵御边患。但不能让藩王像西汉那般威胁中央朝廷,所以藩王只有领兵之权,而且并非是手握重兵。
即使是燕王朱棣这样的强藩,朝廷的兵力对于他也是拥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不然朱棣不会面对朝廷的猜疑之时装疯卖傻的,到了退无可退才造反的。
只能说建文帝的能力太差,明明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却是打烂了一手好牌,竟然使燕王朱棣逆袭,自己成为失败者。
所以说建文帝要削藩是没错的,即使是霸道的如同废藩也没问题。只是他在这个削藩过程中,明明拥有碾压性优势,却屡屡出错,给了对手逆袭的机会,自然是败得一塌糊涂。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