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服长什么样?九品官服有什么区别?
人们通常骂那些道德败坏又装君子的人为“”,颇具贬义。
其实这“衣冠禽兽”来源于古代,特别是官员官服的品阶。古人讲究“等威莫大于车服”,历朝历代官员朝服,都有一定的规定。
一、诸王贝勒们的官服
到了清代,清政府沿袭借鉴了的官服,又有所创新与发展,融入了满清特色,蕴含着丰富的等级差异,为了更有效地区分不同官职,颇下了一番工夫。区别官服最大的标志就是上面的图案,称之为“补子”,花样不同的“补子”代表了官员的品阶。这补子源于女皇执政时期的异文服,颁诏官员绣袍,文绣禽,武绣兽。
补子又分圆补与方补,“圆补”即圆形补子,“方补”即方形补子,团补高于方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上团补,九品以内官员方补,有大功方可赏赐团补。
亲王,一般都是的直系最亲近的亲属。朝冠饰东珠十颗,补服,四团五爪金龙,补上胸前后绣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
郡王,朝冠饰东珠八颗,补服,四团五爪行龙,补上胸前后与两肩各有行龙一。
贝勒,朝冠饰东珠七颗,补服,二团四爪正蟒,补上胸前后各一。
贝子,朝冠饰东珠六颗,补服,二团四爪行蟒,补上胸前后各蟒。
镇国公,朝冠饰东珠五颗,补服,二方补上绣四爪正蟒,胸前后各一。
辅国公,朝冠饰东珠四颗,补服,二方补上绣四爪行蟒,胸前后各一。
二、九品中正的官服区别
文武官员根据品级规定
一品,朝冠顶饰红宝石,补服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
二品,朝冠饰镂花珊瑚,补服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子。
三品,朝冠顶饰蓝宝石,补服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子。
四品,朝冠顶饰青金石,补服文官绣雁,武官绣虎。
五品,朝冠顶饰水晶,补服文官纤白鹇,武官绣熊。
六品,朝冠顶饰砗磲,补服文官绣鹭鸶,武官绣彪。
七品,朝冠顶饰素金,补服文官绣鸂鶒,武官绣犀牛。
八品,朝冠顶饰阴文缕花金顶,补服文官鹌鹑,武官犀牛。
九品,朝冠顶饰阳文镂花金顶,补服文官绣练雀,武官绣海马。
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各省按察使、道员,由于属于特殊职务,是掌管监察百官的,其补服上均绣獬豸,便于区分。
三、何为顶带花翎?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顶带花翎,这又是怎么回事?
清代的官帽除了顶子与饰品的区别,还有花翎的差异。
花翎更是身份与等级的象征,并不是一般的官员都能够佩戴的。
清代官帽,通常呈圆形,在帽子的边缘有一圈檐边,用皮、缎等材料制成,中间通常是红色的帽纬,在帽子的最顶端镶嵌顶珠,品级不同顶珠有区别,没有顶珠说明没有品阶,不入流。
帽子下面都有一个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蓝翎与花翎。
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要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三眼花翎最尊贵,这“眼”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什么这是花翎上的眼状宝石,一个宝石是一个眼,三个就是三眼花翎。
清代为了象征权力与功勋,设有戴翎。
翎管一般都是使用白玉或翡翠,只有为朝廷立下一定功劳的官员,才有资格佩翎,清历代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
有爵位的贝子、固伦额附以上可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附以上方可戴双眼花翎。
其余戴翎者都是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各兵营统领,驻防将军以及兼提督衔之巡抚方可戴翎,通常五品以上可赐单眼花翎,六品以下赐戴蓝翎,离职或革职要摘去花翎。
正常的官员因功、劳绩可赏戴花翎,这是荣耀,而能够赏戴三眼花翎比登天还难,清代的大权臣终此一生都想皇帝开恩赏赐他三眼花翎都没有办到,据说,满清王朝二百余年,大臣得到赏赐三眼花翎的仅有七位。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